文_Patricia 攝影_黑王

 

「若山2」建築特色

 

1 垂直向度的生活

透過植樹以及大埕的設計,期望不同高度的居民能夠創造聯結,形塑出都市環境中難能可貴的鄰里關係。除了私家合院之外,整棟建築設計了5座大埕,串聯起每個樓層、各個家戶,樓上樓下的鄰里共享一棵樹的景觀,創造彼此之間的關聯性。

86542313.png

2 空中合院

將傳統的合院立體高空化,讓每一戶家屋皆有屬於自己的合院空間。除了可以輻輳家屋裡的不同空間及生活,也是極佳的半戶外空間,更適應台灣多雨的氣候,讓人可以走出室內,接近風與自然,在都市環境中享受半戶外生活。

8952.png

3 建築散步

將建築視為一個可以散步遊走的空間,用許多的路徑串聯起不同的生活空間,也讓人可以透過散步體察到光影、季節、植栽、生態,甚至與鄰里相遇,創造鄰里關係,將一座山的美好串聯起來。

23132.png

4 適地適種

建立了一套植物選種資料庫,選擇原生植物為主,參考其生態意義、民俗可食,以及季節變化的特性,並考量環境限制因子(風及日照),適地適種,讓建築像山一樣思考,不同高度及位置皆呈現不一樣的植被地景。

452632.png

5 生態跳島

採取多元棲地的策略,提供更多的生態進駐,並利用複層的空間規劃原則,創造生態與人類皆宜居的環境。例如樹蛙藏身在梅林灌叢中,社區的落葉箱是甲蟲的廣場,紫花長穗木長滿陽台是蜜蜂、蝴蝶採蜜的好地方。

7895.png

 

延伸閱讀大樹下的美好生活──半畝塘設計見學之旅 五感體驗, 重新思考空間與人的關係(一)

封面.PN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_Patricia 攝影_黑王

 

由《漂亮家居設計家》媒體所成立的「設計家聚」於4 月27 日舉辦了見學之旅,在《漂亮家居》總編輯張麗寶帶領下,設計師們探訪以環境整合為訴求的「半畝塘環境整合團隊」,並透過半畝塘環境整合創辦人江文淵以及CJ STUDIO 創辦人陸希傑的導覽與分享,提供設計師們重新思考空間、建築與人的關係。

 

89654654.PNG

由CJ STUDIO創辦人陸希傑(左3)與《漂亮家居》總編輯張麗寶(左4)帶隊的「設計家聚」見學參訪團。

 

參訪這天,時序正好進入24 節氣的穀雨,氣候溫和舒適,一行人抵達半畝塘環境整合團隊的起點「若水會館」,由江文淵親自接待。從這裡,可以感受到半畝塘順應環境,創造出自然、人與建築的和諧共好關係。

體驗式場域,找回生活本質

首先是建築外牆設計,企圖打破與環境的隔閡,一側是清水模材質,另一側則是以綠林圍籬構築,同時保有隱私,亦以開放心態邀請路過人們入內感受。而真正進入若水會館之前,得穿過濃密樹林、踩著石子步道,路中間還刻意用大石頭作為遮擋,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種植各種可食性植物的綠地,包含香椿、刺蔥、芋頭、忍冬,以及客家當地經常食用的虎頭柑、魚腥草等,藉由置入中國庭園迂迴轉折的動線概念,讓空間特色一層層被挖掘、探索,而非一眼望穿。

最有意思的是,連接綠地的第一個場域並非辦公室,而是食堂。「這是一個體驗式的生活場域,工作的時候可以聞到菜香、看見外面的自然,讓節奏慢下來,心就會開始柔軟,也能試著去找回本質,這是建築人應當要學習的,」江文淵說道。

再往內走,則是由友善職人、生產者共同經營的合作經濟模式「厚食聚落」,由於創立之初為辦公室,利用簡單的貨櫃作堆疊,並選擇規劃於大樹下,利用樹蔭阻絕熱氣,同時改變貨櫃的表面材料,加入木炭、木棧板創造空氣層,降低熱氣傳導。不僅如此,半畝塘也將近幾年投入研發的天然泥材運用在「厚食聚落」,解說當下吸引許多設計師們上前觸摸感受泥的質地,同時好奇著是如何達成
的,「其實這樣的材料在台灣早期隨處可見,類似於土角厝,成分就是泥土、稻草、糯米水、熟石灰,」解說員蘇培凱表示。

半畝塘對於環境生態的維護更體現於像是雨水回收,重新作為生態池塘的利用,池塘內都是原生在地水生植物,2 年前甚至吸引黑冠麻鷺前來築巢,短短時間內竟也換了5 ∼ 6 個巢,隨著冬天落葉初春發新葉,創造出所謂的時序感,回應半畝塘所訴求的,將時間與建築、空間串聯結合。

879797978.png

半畝塘解說員蘇培凱說明若山系列建築概念。

適地適種、生態跳島概念,把自然找回來

設計見學之旅來到下半場,則是活動的重頭戲,半畝塘「若山2」的實際導覽。有感於台灣都市集居現象日趨嚴重,短短數十年的時間,造成80%的人口住在13%的土地上,都市環境大幅改變崩壞,森林、埤塘、生態幾近消失,讓江文淵決心脫離一般建築師事務所,建構一個對環境友善的住居,他提出了兩帖藥:把自然帶回城市、把人帶回自然,於是開始了一系列的「造山運動」。

走進以水景、繽紛田野花園作為天然屏障的「若山2」社區,耳邊傳來蟲鳴鳥叫,空氣中散發著香草味道,池塘內清晰可見的台灣原生魚種鯽仔魚、鮕鮐,順著小坡道往上走,更是布滿提供給生態食用的植物,還有高營養價值的油干樹,行走其間彷彿置身森林般,也透過幾座天橋的路徑設計將住居空間作串聯,讓住戶可以經由散步觀察生態、植栽、四季的轉變。

「整個『若山2』種植了多達12,000 顆的植物,創造超過220%以上的綠覆蓋率,未來的「若山3」預期將可超過265%以上,這些植物扮演了空氣清淨機、吸附粉塵、固碳槽等功能,可以達到降溫的作用,舒緩城市熱島,」江文淵解釋。

由「若山2」的院子行經天橋進入公共設施空間,大量以泥材作為主要材料,包括以泥材打造了如劇場般的泥窩平台、有如洞穴般的孩子遊戲區,透過泥材的可塑性,創造讓人在泥建築之間穿梭遊走的樂趣。值得一提的是,「若山2」別名「若合山」,整棟建築每4 個樓層、共計8 戶會共用一個院子,鄰里共享一顆樹的景觀,串聯住戶間的彼此對話與互動,同時更將傳統的合院立體高空化,每一戶家屋皆有屬於自己的合院空間,彷彿台灣傳統三合院的「埕」的概念,聚集家人間的情感交流,同時也是極佳的半戶外空間,讓人可以走出室內,接近風與自然。

+9987.png

建築就像是一座山,回家不是只有單一路徑,可以爬過石子步道欣賞四季植物的變化。

跳脫傳統框架,建築/空間也可以有很多面向

半畝塘設計見學之旅來到最後階段,由江文淵與CJSTUDIO 創辦人陸希傑進行講座分享,提供年輕設計師們對於建築/空間的重新思考。陸希傑一開場即表示,相當欣賞江文淵的建築理念與熱忱,以及對自然、環境的關懷,他認為每個人對於空間/建築的詮釋截然不同,江文淵談的是環境與人的關係,而他自己則是從傢具、音樂、繪畫、雕刻、電影、文學等層面重新看待建築,例如一張紙,透過切割、對摺、撕開等動作,可以產生很多種面向,那麼空間是否也能突破平面與立體的關係?正如同他在《空間設計要思考的是》一書當中所提及,建築與設計是一個無止盡的探險。

江文淵繼續說道,這個年代過於破碎斷裂,必須學會整合,找到最根本的本質之後,重新定義工作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懂得學會停下腳步省思,將會有意外的獲得,好比他從早期聚落住居去學習,重新研發泥材運用
在建築上,近期更投入發展零空調住宅,「以前蓋房子,鄰居之間會謙卑商量避免遮擋彼此的光線,但是空調發明後,人不知寒暑、不懂尊天敬人,過多的科技與技術,反而是一種阻礙,」江文淵有感而發地說。

講座過程也有設計師提問,問道「創立半畝塘遇到的困難如何去突破?」以及「整合建築和景觀的挑戰如何克服?」江文淵回應,自己只是守著一個信念,只要不放棄,就沒有所謂的失敗,半畝塘一開始也是從室內設計開始,接著一步步突破困境,自己當業主,用30 坪的空間學習蓋辦公室,「設計是相通的,若你願意踏出舒適圈,哪怕是從一個小小的陽台景觀開始,做得好,也許會有更大的獨棟住宅或是建築立面的設計發展,但最難的是,要先相信再走過去,」江文淵說。

最後陸希傑也補充說道,佩服江文淵一路走來的毅力,反觀現在的建築發展過頭,來到「若山」,有讓人彷彿回想到鳥的築巢,不只是純粹闡述建築理念,而是回到原始樸實的生活,是一種重新看待生活態度的方法,身為設計師都需要懂得對環境的關懷與用心,也期盼這樣的觀念可以推廣到大眾。

987987987654.png

「若山2」頂樓的茶屋以小木屋構造方式打造而成,木構造住宅將會是半畝塘未來的住宅開發之一,當天也吸引許多設計師聚集討論施工、材料。

參訪後半段,由《漂亮家居》總編輯張麗寶主持,進行半畝塘環境整合創辦人江文淵與CJ STUDIO創辦人陸希傑的對談講座。

 

延伸閱讀大樹下的美好生活──半畝塘設計見學之旅(二)「若山2」建築特色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6月號/2018 第208期

封面.PN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買房卻總是看不出哪些是隱藏大問題的地雷嗎?避免買完後才來後悔,獨家看屋流程SOP大公開

無論新屋或是中古屋,讓您一眼看穿問題屋,輕鬆選擇符合您需求的好屋!

475.PNG

地雷屋:住宅外牆若未定期保養、修復脫落的磁磚,外層就無防護,牆面便開始吃水。攝影_余佩樺

 

STEP  1  看前調查地質狀況:

先上網搜尋該物件是否再順向玻斷層帶、土壤液化帶等地質危險區

STEP   2 勘查附近鄰里狀態

售屋廣告會寫近捷運走路五分鐘、面公園、生活機能完善等實際走一趟就知道是話術或是事實

STEP  3   和鄰居及管理員聊天

在房仲到之前先和附近開店的鄰居或大樓管理員攀談表明自己想買這裡的房子從聊天中了解

是否有發生過什麼事情住戶多還是租客多等

STEP 4   觀察公共區域的狀態

(1)在門廳留意出入的人與管理員的互動情況是彼此寒暄還是形同陌路

(2)電梯內的公告內容,是否有抱怨或爭執。

(3)走廊是否整潔,燈是否明亮無損壞。

(4)逃生梯是否有堆放雜物。

(5)梁柱是否有明顯可見的裂痕等。

STEP 5  紀錄從大門進去的第一印象 

(1)帶著指南針記錄大門方位

(2)採光如何,空間感如何,是否感到侷促壓迫,有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3)一進入室內是否有聞到什麼氣味,尤其要注意潮濕霉味或臭氣。

STEP   6   檢視開關箱內部

(1)總配電量是否足夠

(2)回路是否分開,共有幾個。

(3)是否裝設漏電斷路器。

(4)拍照留底。

STEP   7   每個空間4個面向順時針拍照紀錄

每次看屋的時間不一定很充裕把握在現場的時間做好記錄方便回去和家人討論拍照時一個空間

4個面都要拍到並帶到天花板及地板如果有同伴一起去看屋也可一人拍照、一人錄影不過若是

屋主還住在裡面需要取得屋主同意

STEP   8  紀錄窗戶的方位

這和通風與採光有關可推估一天的日照時間及風流狀態開窗位置是否能促進室內空氣對流

STEP     9   窗邊浴室內牆天花板牆面是否有壁癌水痕 

漏水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有些成因單純好解決有些則涉及裝修的經費預算有些則是歷史共業

要全部住戶一起處理才有解可參考漏水篇的內容逐一檢視。

234.PNG

注意內牆是否有水痕或有油漆膨起,這些都是漏水的徵兆。攝影_蔡竺玲

STEP   10   木製地板或傢具旁是否有小粉屑

白蟻也是讓人不堪其擾的不速之客看屋時也要注意是木製傢具、木作裝潢、木質踢腳板旁是否有粉屑。

STEP   11   衛浴設備情形及維修孔內部

(1)水龍頭、蓮蓬頭打開觀察水的顏色及水壓。

(2)衛浴設備是否需要換新

(3)是乾濕分離嗎

(4)有沒有磁磚剝落及壁癌情形。

(5)維修孔打開有沒有溼氣異味管線有無滲漏抽風機的排風管有無接到管道間若為磚牆隔間水泥是否到頂不露紅磚。

54.PNG

浴廁空間隱藏了看不見的冷熱水管,一旦破裂就成了最難以「抓漏」的部分。圖片提供_ 朵卡設計

STEP   12   廚房的設備情形

(1)廚具否還堪用。

(2)流理台地排是否排水順暢。

(3)是用天然氣還是桶裝瓦斯。

(4)水龍頭的水壓及水色是否異常。

(5)排油煙管的接法。

STEP   13   陽台是否架窗有無漏水情形

(1)若女兒牆架窗要注意銜接處是否有裂縫或漏水跡象。

(2)是否有充足的洗衣曬衣家事空間。

777.PNG

陽臺位於迎風面長期承受濕氣,陽臺女兒牆已風化、長青苔。攝影_Amily

STEP   14   停留在屋子裡的期間的聲響

(1)人聲、機器聲、水擊聲、外面的車聲。

(2)鄰居的聲響尤其是樓上走路使否發出很大音量。

STEP   15   離開前觀察建築外觀:

尤其是同層樓及上下樓層的外牆有沒有什麼異狀如磁磚翹起剝落有植物附著生長或是陽台堆放垃圾雜物外推嚴重等情況

66.PNG

窗框受到地震颱風等因素,使鋁料變形而造成雨水滲入。攝影_Amily

TIP:看屋要白天晚上雨天都看過白天看採光晚上看入住率及鄰居雨天看排水及是否漏水

 

 

 

看更多看屋 驗屋重點>>>>

看屋驗屋一本通:聰明買屋實作本,工班主任、設計師、買房達人教你買房秘訣,省裝潢、住舒適、不吃虧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整理_李奕霆 資料暨圖片提供_台灣設計館、HMM®、iThinking、Kamaro'an、Studio Lim、吳氏設計、路力家器具、品研生活美學、奇想生活THAT! 

蒐羅台灣日常記憶裡的設計群像

由吳氏設計策劃、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的「日日器/生活的輪廓」展覽,以爬梳庶民日常記憶的台灣設計為初衷,探討時代經典與傳統精神如何在器物發展的脈絡當中生根延續,與當代設計美學迸出火花。本次展覽匯聚台灣在地品牌與設計師共同參與,展出100 件反映當代創意思維的新興設計。其內容豐富多元,包含廚房用具、衛浴設備,餐桌器具、傢飾用品和中小型傢具⋯⋯等。各個展區分別從功能精進、造型構成、材質研發等不同面向切入,窺探器物如何與時俱進,形同一部進化論。

鑑古觀今,新舊並陳滿足對器物的想像

為激發新舊設計之間的共鳴、構築時代分野,展覽現場特地選用半透明隔板劃分陳設,讓器物兩兩一組,彼此互相輝映、對照,宛如魅影般娓娓道來前世今生,一覽其演進軌跡。展區亦採長形設計,象徵被拉長的日子,因此當隨著參觀動線信步向前時,將自然而然與器物同行,墜入時光之流。放眼當代設計從以人為器用為核心,逐漸轉而關注族群文化、生活儀式、美學養成,甚或是在地製造以及環境永續等議題,都可藉由凝視蘊藏於器物之間的演化邏輯拾獲答案。由此可見,當代設計的其中一支似乎正朝著以物為導向的趨勢邁進;無論器物是在非人因的狀態下自主變形演化,或是於相互搭配、影響的過程當中衍生物聯效應,都在在顯示人與器物的共存已然揭開全新序幕。

652894.png

「日日器/生活的輪廓」展覽,匯集100件演繹台灣庶民日常的器物展品,於台灣設計館盛大登場。

 

展覽趨勢解析

Key Points 01/從實用性出發,功能不斷強大進化

由功能導向出發,一直是器物演進史上的重要命題。隨著使用者的需求愈發多元,設計師始終都在腦力激盪,思索如何利用產品形式跟隨產品性能,大展無為設計。以居家必備的面盆水龍頭為例,就有不少衛浴廠商開創雙把手設計,取代過去慣用的單把水龍頭,強化其調整出水位置的功能,並適用不同尺寸的臉盆。

MM®觀察到現代人經常反持剪刀拆箱,因此研發出在反向手指握環處附設鈍刀的設計,增加安全性。其材質亦採用鐵氟龍塗層加工,避免拆箱時刀鋒沾黏殘膠。

 

Key Points 02/向舊造型取經,以當代設計重現器物老靈魂

回顧過去各個時期時行的傢具與傢飾,不難發現許多所謂的經典造型並不一定出自特定設計師之手,而是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所自然誕生的樣板。近年來,有不少設計師開始以懷舊向傳統致敬,並運用當代美學思維以及技術科技,創作出兼具時代經典與實用性能的混血設計。例如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鐵合椅、竹藤椅、白鐵凳甚至是紅色塑膠椅,都為設計工作者帶來不少意想不到的養分。

87965.png

路力家器具以40年代常見的孔雀椅為靈感藍本,創造出匠心獨具的現代燕椅。除了保留孔雀椅的經典造型之外,設計團隊特別將椅面加大,並修正原本稍低的椅腳十字,以及椅面與椅背間的傾斜角度

 

Key Points 03/擁抱安全環保材質,創造人與器物共生新模式

器物的設計與改良,向來以人的需求為本。然而近來,風向悄悄轉變,改由器物逐漸開始影響人們的使用習慣。例如身處消費文化氾濫的世代,人們不得不反思浪潮過後所衍生的一連串廢棄物議題,
於是以環保回收材質再製的設計趨勢便應運而生,不僅追求器物本身生命的延續,也追求自然生態圈的發展永續。

652897.png

回顧台灣的漆器發展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政府計畫性地引進漆樹種植,並成立工藝傳習所,台中豐原即為當時的漆器重鎮。Studio Lim共同創辦人林昀廷出身豐原,遂以童年常接觸的漆器為靈感,結合留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期間所習得的纖維材質專業,將亞麻等天然植物纖維混和回收廢木料,輔以漆器工藝的上漆與研磨技法,創造出實踐環保永續的現代木器。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6月號/2018 第208期

封面.PN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_李與真 圖片暨資料提供_LG電子

 

啟動技術新時代,讓家電性能更好更節能

隨AI 人工智慧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家電各大廠也紛紛投入開發。一年一度的LG Innofest Asia 展會就將主題焦點放在AI 人工智慧品牌ThinQ,並在新啟動的「LGScience Park」以專區展示創新變頻科技與人工智慧功能的系列家電產品,意圖建置品牌的領導效應。對此,LG 電子生活家電與空調事業部負責人Song Dae-hyun談到:「LG 創新的變頻技術將能源效率與性能提升到最大化,為消費者提供進步的家電產品,另外,也透過實際推出AI 人工智慧產品,並緊密與居家生活結合,擴大便利生活的發展概念。」

 

家電產品線更新,洞視消費者實際需求

發表會中, 新研發的產品與Amazon Alexa 及Google Assistant 合作且相容,能透過大數據的族群分析,針對消費者需求做產品開發,強調從客廳、廚房、臥房、洗衣間與衛浴間,都能透過Deep ThinQ AI 智慧平台,使用語音功能或是動作感應器操作任何的家居工作。其中電視產品展示了一系列新款OLED 與SUPERUHD TV 機型,搭載ThinQ® 人工智慧技術和α(Alpha)處理器,讓使用者能從圖象渲染、陰影細節與色彩畫質的提升,得到更加清晰的影音感受。內建的AI 功能,也能直接對著遙控器說話,例如只要說「幫我找這部電影的配樂」或「節目結束的時候幫我關電視」,就享有語音助理科技的功能,不須重複節目名稱或設定特定時間。

而冰箱配備的InstaView 門中門聰明美學,在冰箱的玻璃面板上,只要使用者輕敲兩下,Knock-On 功能就可照亮內部直接一覽冰箱空間,而這項功能也提供便利及節能的方式,無須打開冰箱就能看見冰箱內部,避免冷氣逸散,食物保鮮也相對長久。使用者也能用智慧型手機遠端操控冰箱,以應用程式連線調整冰箱溫度以及診斷設備問題,滿足消費者多變的需求。

4564984.png

AI人工智慧科技的LG家電應用產品成果推出,結合語音功能或是動作感應器操作任何的家居工作。

 

與生活結合的智慧遠控,目標發展人工智慧的生力軍

採用獨創科技的TWINWash™ 洗衣機則為展中的另一項亮點,結合變頻科技的高效裝置,提升了能源效率、清潔與冷卻的功效。Song Dae-hyun 表示:「全新系列包含多款不同容量,以多元的機型選擇與功能,來滿足多樣化的洗滌習慣與居住空間。」並依亞洲家庭的洗衣習慣打造出9kg、10.5kg 與12kg 的機種,且結合Wi-Fi智慧遠控功能,能從遠端就輕鬆操控家電,下載洗滌行程和記錄使用電量。

此外,LG 目標發展AI 人工智慧家庭時代的生力軍也在展中亮相,3 款以CLOi 品牌推展的人工智慧服務型機器人,包含Serving Robot 送餐機器人、Porter Robot行李運送機器人與Shopping Cart Robot 購物車機器人,今年初CES2018 就採用LG 機器人在機場引導人群,並於2017 年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開始試營運,協助旅客取得資訊與引導服務;而在家用研發導向上,也不斷地在著墨,已陸續開發出拓展家用清潔的輕巧型掃地型機器人與草皮養護機器人,未來將持續導入其他形式,讓智能生活更全面。

521613216.png

TWINWash™雙能洗衣機能夠一次同時清洗兩批衣物,提供使用者便利性。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6月號/2018 第208期

封面.PN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沖咖啡風潮持續蔓延,來自西方的咖啡飲品為東方人生活注入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和諸多可能性。於此之際,JIA Inc. 品家家品推出【手沖咖啡組】,萃取東方日常熟悉的設計元素,邀您進入華人的咖啡品味時光,享受華人茶文化與西方精品咖啡的交疊,讓咖啡的香氣和溫暖喚醒您的居家日常,並獲得日本Good Design設計獎項肯定。

JIA8443.jpg

0000.PNG

首創雙層陶瓷濾杯設計,輕鬆掌控水溫,沖煮好咖啡

濾杯的設計和選擇是左右手沖咖啡風味的關鍵,濾杯的形狀、材質、孔洞和肋槽設計,都會影響咖啡萃取速度和水溫掌控。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咖啡手沖濾杯有玻璃、塑料、金屬、陶瓷等不同材質,其中又以陶瓷保溫效果最佳,能有效維持沖煮咖啡時的水溫,而JIA Inc.首創雙層陶瓷濾杯設計,萃取咖啡時的控溫和保溫效果又比一般單層陶瓷較好,且拿取時亦能防燙隔熱。好咖啡,指能完整萃取咖啡風味,不過度萃取而使咖啡苦澀;也不因流速過快,而風味萃取不足。

【JIA Inc.手沖咖啡】一次貼心設計兩款雙層陶瓷濾杯,分別為蛋糕型和錐型,針對不同需求的手沖咖啡愛好者提供不同的選擇。蛋糕型濾杯萃取過程穩定,容錯率高,很適合手沖咖啡初學者選用,無論深焙、淺焙豆都能合宜發揮原有的風味;而錐形濾杯特殊的肋槽設計,托起濾紙與濾杯間的空隙,讓空氣得以在其中流動自如,形成立體導流效果,在沖煮萃取時水流流速較快,較能強調咖啡的果酸和香氣。

雙層陶瓷濾杯(蛋糕杯型) 雙層陶瓷濾杯(錐型)

材質:中溫瓷、黑色亞光釉面

尺寸:Ø10.3 X 6.8 (H) cm

售價:NTD1,280

材質:中溫瓷、黑色亞光釉面

尺寸:Ø10.3 X 6.8 (H) cm

售價:NTD1,280

 

 

JIA8419.jpg

貼心配件設計,讓居家咖啡品飲也優雅有型

陶瓷濾杯專屬【杯座】,為竹環和玻璃盛接皿的組合,當沖煮咖啡完成,可將濾杯放置於專屬盛接的杯座上,避免多餘的咖啡液殘留在桌面上。濾杯及杯座組合,藉由竹環的多用途搭配巧思,也能與其他壺、杯混搭使用。清透雅致的【玻璃濾壺】以口吹耐熱玻璃製成,清晰可見咖啡液成色和容量,圓弧外型以利旋轉搖晃,能使咖啡液均勻混合,也適合用於配製咖啡特調。中式握把設計靈感來自東方茶道壺具,隔熱且符合人體工學,容量標示的點位亦體貼考量到使用者視角,讓居家咖啡品飲更加優雅有型。

杯座 玻璃濾壺

材質:口吹耐熱玻璃、竹

尺寸:Ø1 1 X 3.4 cm ( 100ml )

售價:NTD680

材質:口吹耐熱玻璃

尺寸:17.7 X 10.6 X 10.2 cm (500 ml)

售價:NTD880

 

【JIA Inc.手搖咖啡豆研磨器】讓手沖體驗更完整 舀豆、研磨、篩粉創新三合一

手沖咖啡風潮持續蔓延,讓咖啡不再僅是「提神醒腦」的飲品,更是「生活體驗」的重要環節,講究咖啡沖煮的每個細節,成就每杯咖啡獨一無二的風味和口感。JIA Inc.秉持當代華人設計語彙,相信用好器具是成就手沖咖啡好風味的起點,特與專業咖啡師合作開發,汲取經驗,推出新品【手搖咖啡豆研磨器】,搭配原有的兩款濾杯、玻璃濾壺、和杯座,讓手沖咖啡體驗從磨豆到沖煮,更加完整。

JIA17436.jpg

 

【JIA Inc.手搖咖啡豆研磨器】創新整合多功能,一機磨好豆

舀豆、研磨、篩粉三種功能一機搞定,讓您毋須為了研磨咖啡豆準備多種工具,一次完備磨豆所需。【JIA Inc.手搖咖啡豆研磨器】研磨手桿兼具咖啡勺功能,一勺10g,霧金手桿搭配木珠握把,讓研磨優雅又舒適。研磨採用陶瓷機芯,耐用不生鏽,研磨銳利度優異又持久,可依照沖煮器具需求調節研磨粗細,不易殘留餘味,且方便清洗。另外更貼心考量咖啡篩粉功能,設計附有不鏽鋼篩網的篩粉杯,讓會影響咖啡風味的細粉被篩除,保留最好的咖啡粉風味。

 

幕後花絮

手沖咖啡設計師曾熙凱、跨界咖啡人王詩鈺、以及光景咖啡負責人李珍賢 (Stephen),從設計和咖啡愛好者的角度來與大家分享手沖咖啡。

設計師曾熙凱玩笑說到設計的辛酸歷程,「在一次次測試中,為了確認沖煮出來的咖啡風味,喝咖啡喝到胃穿孔去掛急診。」「有次甚至還錯過火車。」跨界咖啡人王詩鈺則以專業角度示範和分析JIA雙層陶瓷濾杯,「手沖咖啡真的很在意溫度精確性,即便差距只在2-3度間。雙層陶瓷濾杯的優點在於能更減少水溫流失,使完整萃取咖啡風味,香氣聚足度也更好。」現場更隨機邀請貴賓親自體驗手沖,簡單上手沖煮出頗具水準的好咖啡! 光景咖啡負責人李珍賢 (Stephen)同樣以咖啡愛好者角度分享雙層陶瓷濾杯維持水溫的優點,並另外示範說到「雙層陶瓷濾杯對於沖煮的幫助相當顯著,錐形濾杯杯壁特殊的肋骨設計,在排氣和流速間取得很好的平衡,能托起濾紙並使導流順暢,但水流又不致過快,在手沖上變換不同手法,即能呈現出不同咖啡風味。」活動現場也展出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不同階段的3D列印樣品,能看得出細微角度改變和肋條分佈等一次次設計調整,足見細膩巧思和用心。

愈來愈多人喜愛手沖咖啡,若沒有時間天天上精品咖啡館,在家也能使用JIA手沖咖啡,輕鬆沖煮好咖啡!

1012_咖啡活動現場_01.jpg

 

JIA就是「家」 。           

廚房裡的蒸氣灶火,茶碗油水,是每個華人家庭共享的幸福印記。JIA Inc. 品家家品關注人文,以華人文化起家,邀集國際設計團隊,激盪東西雙方觀點!跨越文化,跨越新舊,跨越空間,抵達每個人心中最溫暖柔軟的歸屬,家。

www.jia-inc.com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_高毓霠 攝影_Amily 

 

(三)甜點

000.PNG

主廚

Sebastian,擅長於巧克力工藝作品及巧克力專業處理,現為CW巧克力夢公園巧克力國際工藝師。2011年曾獲頒「“Laurel leaf”Universidad Autónoma del Estado de Mexico, Toluca, Mexico」二等獎、
「“Chocolateria”Universidad Autonomadel Estado de Mexico, Toluca, Mexico」一等獎,以及「“International congress Cancun 2011”Cancún Q. Roo, Mexico」二等獎。2012年代表墨西哥國家代表隊到義大利里米尼參賽,2017年擔任墨西哥國家代表隊評審,出席義大利世界青年甜點
大賽講授課程。

 

互補色器皿盛盤,鎖定食物細節焦點:夏豔之眼巧克力

品嚐完前菜與正餐後,輪到甜點登場,當細緻的質地與香甜的口感,緩緩地於舌尖融化、擴散,總會帶給人一股難以言喻的幸福感。巧克力國際工藝師Sebastian 特別為了夏日主題,盛上以夏季水果為內餡的夏豔之眼巧克力,以85%瑞士巧克力中,揉合百香果、芒果與櫻桃3 種略帶酸味的水果,讓巧克力迸發多重層次口感,同時點出夏日的氣息。

「當一個甜點師構思一份甜點時,會透過選用合適的盤子,或是配合盤子的特性設計甜點,將兩者結合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讓品嚐者從中讀出甜點師想傳達的訊息以及故事。」挑對了材質與顏色,就能製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Sebastian 認為,甜點與餐盤的搭配,在於創造出整體餐點的和諧性與對比性,以這款夏豔之眼巧克力,是以眼睛造型為設計,在選擇餐盤顏色時,Sebastian 聯想到藍色的埃及荷魯斯之眼,為了突顯巧克力的深棕色調,因此他挑選了互補色調的埃及藍及寶藍色餐盤盛裝,營造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驚喜。

至於在材質的選用上,Sebastian 則喜愛使用陶器、瓷器類的餐盤,因為這類器皿質地細緻,與甜點本身綿滑口感相得益彰,更顯細膩。除此之外,他也分享,依循各類甜點的質地不同,也可以選用石材或是木質餐盤盛裝甜點,進而演繹出粗獷或隨興的餐桌風貌。

111.png

( 凜和味小叉(12.6cm),NT.150元,By 小器生活。 house doctor黛黑圓形板岩餐盤(25cm),NT.360元,By Marais瑪黑家居。25 studio m' gatis八角點心盤(琉璃,19.4cm),NT.650元,By 小器生活。 Broste Copenhagen午夜醇黑小點茶匙(13.5cm),NT.380元,By Marais瑪黑家居。)

 

石材質感襯托食物多樣質地

除了選用陶製或瓷器餐盤來擺放巧克力之外,利用大理石製的托盤盛盤又能營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Sebastian談到,夏豔之眼巧克力是經過5層繁複的作工而成,巧克力圓滑的外觀,搭配上光滑帶有些許大理石紋理的托盤,烘托出巧克力絲絲滑順的口感。但他也提到,若是巧克力帶有顆粒非平整的口感,則可選用像是板岩等粗糙質地的餐盤做搭配,形塑略帶自然、大地意象的盛盤藝術效果。

222.png

(S E R A X 大理石多功能托盤( 1 9 . 5 c m ) ,NT.1,880元,ByMarais瑪黑家居。)

 

順應盤形擺放營造視覺趣味性

擺盤的重點在於映襯甜點本身,Sebastian分享了入門甜點餐盤的選擇,可以挑選樣式簡單的白、黑素色餐盤以及圓盤形狀最不易出錯。再來,透過食物擺放形式的不同,又能變化出深具趣味的視覺印象。除了規矩的排列方式外,以圓盤盛裝夏豔之眼巧克力時,順應著盤形與巧克力的形狀,又能圍塑出彷若花朵的樣貌。

654.png

(Normann Copenhagen Mormor藍格圓盤(15.3cm),NT.1,200元,By DESIGN BUTIK集品文創。Cutipol GOA白色茶匙(15.3cm),NT.230元,By小器生活。)

 

餐盤對應切塊角度,碰撞視覺趣味層次法式檸檬塔+生巧克力蛋糕

盛夏中既亮眼又具活力的色彩非黃色莫屬,Sebastian 在糕點類甜點推薦上,推薦了2 款蛋糕,一款是以鮮明輕淺的黃色檸檬塔來呼應夏季主題,帶出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清新視覺饗宴;另一款則是帶有冰涼滑順口感的生巧克力蛋糕。Sebastian 指出,甜點尤為著重細節裝飾,因此盛盤擺設的好壞就成為甜點端上桌時,影響視覺呈現的關鍵,在餐盤器皿的造型與顏色搭配,最好能讓品味甜點的人能更專注甜點本身,以及感受甜點師作甜點時所要傳達的意涵。

他進一步表示,在甜點的盛盤器皿造型與材質選取上,不妨跳脫常規圓形點心盤的框架,試著利用長形或是帶有角度的器皿盛盤,來與甜點切塊形狀作呼應,不僅能突顯整體擺盤視覺的協調性,有時還能碰撞出不同視覺層次趣味。再者,根據甜點類型的不同,亦可搭配像是陶瓷質地,或具原始自然紋理與觸感的器皿,同樣也能與食材營造出加乘的擺盤藝術效果。

至於蛋糕與餐盤色彩搭配選擇方面,黃、白色為基底色調的法式檸檬塔,建議可以選擇與其食材顏色鄰近的綠色餐盤盛裝,藉此烘托檸檬塔的鮮明色彩,同時營造整體清新色調的和諧性,陳述出共通的夏季語彙;若是以深色生巧克力蛋糕為主體時,可挑選色系相近的深色餐盤裝盛,搭配上材質的變化,帶出食物的色彩特質之外,也表現出擺盤色調的層次變化。

 

金邊盤飾勾勒視覺質感

Sebastian表示,品味甜點時會希望吃的人能細究食物本身的細節,因此選擇簡單素雅的陶瓷器皿能避免影響食材呈現的焦點,另外,他也格外喜歡挑選勾勒金邊的骨瓷餐盤來盛裝甜點,以此提升甜點的視覺質感。至於帶有圖像、動物、漫畫或是過於繁複繽紛圖騰及紋飾的餐盤,他認為容易分散甜點呈現的重點,因此較不建議使用。

9999999.png

(YAFUCHAN溫莎公爵金邊骨瓷圓盤(15.3cm),價格電洽,By HOLA特力和樂。31 house doctor不鏽鋼迷你叉(10.8cm) ,N T. 1 5 0 元, B yFOLLOW EDDIE。)

 

多邊造型呼應甜點分切角度

一般在品味甜點時,多半為切塊分盤食用,其中,圓形蛋糕常被分切為三角形或長條形分食,Sebastian談到,為了展現出甜點本身的型態,於餐盤選用上,可挑選有角度的食器,像是利用八角造型的盤子,能襯托各種形狀和風格的蛋糕,依據蛋糕造型,演繹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同樣地,以長形板岩餐盤對應長條形的生巧克力蛋糕,是甜點師希望讓品嚐甜點的人,更細膩地感受甜點擺飾的細節,以及餐盤與甜點本身和諧的線條搭構組合。

9.png

 

鄰近色彩盤為食材原色加分

關於甜點盤的顏色選擇,除了常見運用白色或是深色盤子盛盤來聚焦甜點本身之外,Sebastian建議,可以試著依據食材本身顏色,以及季節性來選搭餐盤,順應不同的甜點類型與色調,挑選鄰近食材顏色或是應景時節的素色器皿,為上桌的甜點帶來和諧且富有次第的色感。

88.png

(Le Creuset圓盤( 奶油黃,19cm) , 價格電洽,By Le Creuset。33 ferm LIVING/新靜餐盤(灰綠,22cm),NT.1,180元, B y D E S I G N BUTIK集品文創。)

 

 

 

延伸閱讀:花點巧思,讓擺盤變成一種藝術 型男主廚聰明餐具選(一)前菜

延伸閱讀:花點巧思,讓擺盤變成一種藝術 型男主廚聰明餐具選(三)甜點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6月號/2018 第208期

封面.PNG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_李奕霆 攝影_Amily

(二)主菜

主廚

899.PNG

Augustin吳治君,ANTICO FORNO老烤箱義式披薩餐酒主廚兼負責人,該餐廳於2017及2018連續2年獲得義大利料理最具權威的紅蝦評鑑認證殊榮,以及OSPITALITA ITALIANA官方認證標章與肯定。著有《跳進嘴裡的豐盛義大利》(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

 

認識料理與食材,為擺盤增添人文哲思西西里青醬鮮蝦螺旋麵佐開心果碎

西西里島的夏日即景彷彿穿了針線,縝密地繡在淡綠色的白邊圓盤上。鵝黃色的麵體與艷紅鮮蝦裹著濃郁而又溫潤的翠綠醬汁,就像南義島嶼漁村新刷的粉色彩牆。這似乎呼應了Augustin為餐盤選配所下的註解:食器賦予料理許多遐想空間,可能是食材生成的天候與地理環境,也可能是菜色誕生地的文化剪影,不僅可以襯托出料理的色彩與質地,更重要的是能讓人食指大動、感受主廚烹調時所注入的熱情,以及欲求傳達的想法。

一般來說,正宗道地的義大利麵相當重視盛盤前的收汁步驟,其完成品顯得濃稠而沒有過多醬汁,食材的流動性不大,因此多以不具深度的平盤作搭配。擺盤時,視其麵體種類可利用叉匙製造出蜷曲造型,或者就這道螺旋麵而言,只需妥善運用湯匙緩緩盛放至盤中即可,營造蓬鬆的空氣感。若擔心技巧尚不純熟,Augustin 建議可以藉由圓圈模具的輔助,達到完美的視覺呈現,或者乾脆把烹調的鍋具稍作擺盤後直接上桌,製造新鮮即食的效果。

Augustin 期待自己做的義大利麵能帶給人溫暖療癒的舒心感受,因此在食器的形狀方面,以邊角柔和的圓盤為主。顏色的選擇上,則善用白色或大地色系等基調,提供高雅潔淨的用餐體驗,其較不飽和、較不搶眼的色彩也讓料理的感官舞台還諸食材本身,餐具退居幕後,扮演默默守望卻關鍵的重要角色。

 

9875645.png

(E r-go! 大餐盤(26.5cm),NT.460元,By nest巢‧家居。)

掌握比例原則,挑選對的尺寸

餐盤尺寸的選擇儼然是一門學問。如果太小,在視覺上容易造成料理的份量稍顯不足;若太大,又會讓人覺得難免有些虛張聲勢。以義大利麵而言,常使用10吋、直徑約26cm的圓盤。若對公分數較沒概念,只需掌握食材約佔食器整體面積的1/2原則即可。

 

9856432.png

(F l u t e 骨瓷餐盤(21cm),NT.450元,By nest巢‧家居。 凜和味點心匙(18.5cm),NT.280元,By 小器生活。 凜和味點心叉(19cm),NT.280元,By 小器生活。)

各項食材分好分滿

將料理分裝至小盤時,需特別留意是否將其主要元素全部放入,例如分食魚肉類排餐,可別忘了一旁附的配菜或漬物。以這道西西里青醬鮮蝦螺旋麵來說,就必須考量醬汁有無攪拌均勻,並確實吸附在麵體上頭,以及有沒有盛裝到蝦子,讓吃的人每口都能嚐到其食材精髓與烹調技法。

 

5.21631.png

(和風生活食器,價格請洽網站,By 餐桌上的鹿早。 波蘭陶幾何線條主食圓盤(藍騎士,21cm),NT.750元,By Marais瑪黑家居。波蘭陶幾何線條主食圓盤(晨曦紅,21cm),NT.750元,By Marais瑪黑家居。)

別讓美麗花紋盤淪為花瓶

選購餐具的時候,經常發生單看很美,但放上食物又是另外一回事的窘境。使用紋飾複雜絢麗的餐盤盛裝料理時,就容易造成喧賓奪主、與食材互爭風采等問題。因此,這類食器較適合搭配前菜等較細緻、少份量,或是顏色較為單一的菜式,仰賴餐具本身的圖騰花紋來襯托。另外,也不妨可考慮用來盛放食材的色調與細節較不突出的燉煮類料理。

 

掌握材質形狀,提升實用性與藝術性:紙包盛夏蒸烤魚菲力

一掀開包覆魚肉的烤紙,裡頭酸豆、橄欖、番茄和檸檬的酸香立即隨著蒸騰的熱氣沁入鼻腔,清爽而不油膩。不同於上一道食材較為發散的義大利麵,Augustin 特地將魚菲力的形體納入盛盤考量,選擇以同樣為長形的食器來演繹這道南義經典料理。長形盤身除了讓魚肉的視覺呈現更加和諧之外,相較於圓盤,也多了彈性空間來擺放佐餐的麵包與芝麻葉沙拉。

Augustin 表示,方形餐盤非常適合魚類和肉類主餐,其銳利線條可讓料理更顯大器,加上其稜角隱隱形塑出「空間」與「動線」,使人在享用佳餚的同時,得以有大略的方向順序與重心可遵循。因此,就方形餐盤而言最大的特色正在於,不僅擁有中央擺放主食的位置,餘下的角落也能夠適時加入侍餐的配菜小點,強化擺盤的實用性。

另一方面,從顏色與材質上來看,魚肉潔白的色澤可藉由深色餐具的烘托更顯細緻,而一同搭配的和風陶瓷器皿,也因其略帶樸實氛圍的手感質地,以及精美的釉面肌理,使得這道料理整體的藝術性被拉拔到了全新境界,任誰看了都忍不住想在炎夏親嚐一口這來自地中海的滋味。

 

65231.png

(BAUM 長形木製服務板系列,價格電洽,By nest巢‧家居。TAKU研磨缽,NT.870元,By nest巢‧家居。不鏽鋼餐叉,NT.80元,By MUJI無印良品。不鏽鋼餐刀,NT.100元,By MUJI無印良品。)

深色塑造前衛時尚:

深色餐具和素雅潔淨的白盤皆能突顯食材的重點與細節,但不同的是,前者更強調了食器與料理之間的對比性,以及視覺呈現上的份量感。此外,以黑色餐具為例,又比白色多了幾分未來感,非常適合具有實驗精神的創新菜式,以及黃、綠、白等顏色的食材。

 

6321.png

(SERAX 主食淺盤(蒼藍,22cm),NT.1,180元,ByMarais瑪黑家居。)

食材的質地攸關分盤器皿

魚類或肉類主餐在分食的時候,需特別留心其質地的軟硬程度。以這道紙包魚為例,由於在烹煮前已將魚骨剔除,又食材的新鮮度夠、熟透後的魚肉夠扎實,因此可輕鬆將其從大盤拖移至小盤。然而,若食材的質地過軟,或是湯汁較多,則可試著選擇稍具深度的器皿,或是乾脆以碗來盛裝。

 

96231.png

不同材質營造全新感受

食器的材質,可為料理的視覺呈現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像是玻璃透明材質較適合甜點、冷前菜,或是食材本身的顏色就夠豐富繽紛的菜式,否則撐不起整體的視覺重心;木質或鐵製餐具適合肉類或炭烤類食物,兼具粗獷野性以及禪的恬雅意境,然而木盤較不建議搭配醬汁過多,或需要在器皿上切割食用的料理;琺瑯材質則能提升食材質感,營造溫馨鄉村風。

 

延伸閱讀:花點巧思,讓擺盤變成一種藝術 型男主廚聰明餐具選(一)前菜

延伸閱讀:花點巧思,讓擺盤變成一種藝術 型男主廚聰明餐具選(三)甜點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6月號/2018 第208期

封面.PNG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_余佩樺 攝影_Amily 

 

 

(一)前菜

主廚

654564.PNG

Soac本名劉永偉,自由料理人與飲食顧問。2015年與Joël以《雙廚出任務》第2季榮獲第50屆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獎。著有《On The Table 餐桌上:Soac與好友們的西式家常料理》一書。

 

留白與緊湊,呈現食物的動靜之美起司冷肉盤佐麵包與漬物、昆布淺漬夏季野菜魚卷

自炊自食的風潮與熱度依然不減,甚至愈來愈多人對於料理菜單、擺盤等更趨講究。就前菜部分,料理人Soac 呼應夏季主軸,首先端出了起司冷肉盤佐麵包與漬物、昆布淺漬夏季野菜魚卷。Soac 談到,這兩類前菜多屬於冷盤形式,像是前道菜是以麵包、冷肉、起司所組成,因食物本身沒有什麼醬汁在上頭,在餐盤的選擇上就以平盤為主;倘若是後者,因最後會在菜餚淋上少許醬汁,餐盤選擇就適合帶有一點點深度的淺盤,較為理想。他進一步補充,無論平餐盤或是淺盤,其形式建議以長形、大尺寸來盛裝較佳,既能讓食物一目了然,也便於夾取。

「前菜就像是進入到主食前,挑起味蕾、喚起食慾的重要因子,除了食物本身,擺盤也是影響關鍵。」若用餐是自助形式,那麼盛裝於主盤時要「緊湊」,即擺滿方式呈現,讓整體是澎湃、豐盛的,端上桌時便能讓人食慾為之一振;若用餐形式非自助式,那麼在分裝於個別餐盤時就記得要「留白」,借留白處做點裝飾,利用菜餚的醬汁做延伸,像作畫般讓擺盤變成一幅作品,整體視覺好看、精緻之外,品嚐者也會感到料理人的用心。

 

789.png

(Corin Geo美耐皿餐盤( 4入) ,NT.1,050元, By Crate and Barrel。)

圖騰餐盤選用切勿太張揚

Soac談到,在擺盤時永遠要記住食物才是主角,因此在選擇餐盤上,樣式簡單、素雅是最不易出錯的款式。若真的想要使用圖騰餐盤,其Pattern就不要太強烈或具象,因為那會容易讓食物失焦,反之若是一些抽象性的Pattern,既能讓餐盤有變化,同時也能適時地映襯食物。

 

55.png

活用食材形狀展現多樣擺法

Soac表示,食材在擺放時,若只做規則性的排列,過於四平八穩也無法展現擺盤的律動感。他建議除了改變擺放位置,還能依食材形狀來做多樣的擺法,像是昆布淺漬夏季野菜魚卷就以堆疊方式呈現,不規則地散落於盤中,展現出些許的節奏感,也讓人對料理留下印象。

 

65487.png

(Caspian餐碗盤系列,NT.450∼550元,By Crate and Barrel。)

「偏移」擺放帶給視覺新鮮感

食物分盤呈裝時,Soac建議,可以嘗試偏離中心的擺法,即不再將食物居中擺放,如此一來,視覺產生變化,也能帶來新鮮感。再利用偏離中心後的空間做裝飾,也許是淋上醬汁或灑上檸檬皮屑、麵包屑,既是擺盤上的一種延伸,也能讓整體的比例更為平衡。

 

善用食物色彩,創造視覺對比與口感暗示:漬鳳梨馬告醬汁牛排、梅子氣泡水

針對夏季料理,Soac 另外還呈上了漬鳳梨馬告醬汁牛排。相較於前兩道料理,在這兩項食物的擺盤盛裝上,他試圖以食物本身的色彩,來創造視覺對比與口感暗示。

Soac 解釋,「夏季不少當令食物的顏色是很鮮明、濃郁的,除了搭配在料理中,也能藉其色澤增添擺盤時的視覺美感。」像他就在漬鳳梨馬告醬汁牛排中加入鳳梨,增添色彩對比,另一部分也加入脆綠的龍鬚菜,帶出爽脆口感之餘,也再次做到色彩平衡的一種。由於漬鳳梨馬告醬汁牛排在最後會是以切塊並淋上醬汁呈現,所以在盛盤容器上,便選擇深度多一點的長盤,利於盛裝也不用擔心醬汁溢流出來。

前菜料理中,Soac 還呈上了梅子氣泡水,這是他自製梅子糖漿兌氣泡水的清涼飲料,同樣也在其中放入了黃檸檬片與迷迭香束做裝飾,藉食物增添獨特香氣與口感,讓飲品變得更可口。器皿的材質也會影響口感,所以在針對沁涼飲料的盛裝容器,便以玻璃杯為主,藉由清楚呈現氣泡飲與冰塊,提升視覺涼感之餘也想大口喝入。

 

6546542313.png

(Tondo平盤,價格電洽,By Crateand Barrel。)

餐盤選用不要有太多的自我限制

Soac認為,現今的餐盤擺放已沒有太多制式規定,過於自我限制,反而無法玩出擺盤的樂趣。像是他本身很喜歡木盤,就選以長條木平盤來擺放漬鳳梨馬告醬汁牛排,或許醬汁有可能滲入,但他認為從喜歡的餐盤入手,才能找到有趣點,甚至是自己的擺盤風格。對於新手的建議,他認為湯盤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無論裝前菜沙拉、主食麵類都很適合。

 

5645498.png

(Fog水壺/水杯 NT.320∼1,350元,By Crate and Barrel。)

利用水杯製造視覺高度的變化

準備料理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準備飲品,Soac建議,這時可利用水杯來盛裝各式飲品,透過杯子本身的高度,製造出視覺高度的變化外,其本身透明特性也能使餐桌風景擺設更漂亮。

 

 

延伸閱讀:花點巧思,讓擺盤變成一種藝術 型男主廚聰明餐具選(二)主菜

延伸閱讀:花點巧思,讓擺盤變成一種藝術 型男主廚聰明餐具選(三)甜點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6月號/2018 第208期

封面.PNG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漏水是中古屋最常見的問題之一,造成漏水的問題不外乎結構受損、防水層失效、水管管線破裂等。一但沒有處理好,可是會一直復發,反而傷財勞力。因此要先找出漏水原因,才能有效治本,延長老屋壽命。

常見的漏水點有,面北的外牆、浴室內牆、窗戶的四個角……等等,當發現窗戶邊緣有壁癌或是看起來特別新,又或者建築外牆磁磚縫出現白白的東西,或青苔甚至植物附著,就可能要小心有漏水的問題。

 

買屋前漏水檢查

  1. 檢查是否有水漬:觀察屋內的牆角、窗框、對外牆面等容易漏水的地方,是否留有水漬。
  2. 壁紙是否有色差:若屋內有貼壁紙裝潢,要留意壁紙是否有局部色差或水痕產生。
  3. 裝潢屋要無漏水證明:屋內的天花板及牆面,大量使用水泥板、矽酸鈣板或夾板等木作封板包覆,會遮蔽掉壁癌、漏水、鋼筋外露等問題,這也是黑心投資客常用手法,建議這種房子要多多注意,最好請屋主出示無漏水證明。
  4. 磚縫是否發黑有斑:除了常接觸水源的磁磚面,屋內其他有貼磚的區域,要觀察磁磚縫隙是否有發黑、斑點,也可推斷是否有滲漏水情形。
  5. 浴廁檢查維修孔:浴室和廁所是經常發生漏水的區域,因此天花板和牆壁要仔細檢查是否有水漬和汙點。一般浴廁多附有維修孔,一定要打開查看天花板內有無滲漏,這樣判斷最準。
  6. 測試排水管是否順暢:將廚房流理臺、臉盆、廁所地板等的排水管先堵住,然後積滿水,最後再將水放掉,就可了解排水是否正常。
  7. 外牆是否潮濕長苔:屋內外牆若有水痕、表面材如磁磚剝落,磚縫有白色物質,甚至還長青苔跟植物,須回到屋內針對這些牆面的室內牆、交接縫隙詳加檢查。

  1. 下雨時看屋:雨天、甚至颱風天看屋,可觀察雨水是否會從窗戶、牆角等處滲入
  2. 檢視女兒牆架窗銜接處:窗戶和牆面為異材質銜接處,一旦有外力拉扯、間隙材料老化等等,交接處容易產生縫隙,須檢視有無裂痕及壁癌情形。

看更多看屋 驗屋重點>>>>

看屋驗屋一本通:聰明買屋實作本,工班主任、設計師、買房達人教你買房秘訣,省裝潢、住舒適、不吃虧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