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宜倩、空間設計&圖片提供/ 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室內6坪不到的小建築,採用毛森江鍾情鑽研的清水混凝土打造,來自日本茶室的設計概念,低限創造大宇宙,小窗戶,低樓板,讓人以較低的視線高度觀看,身置其中不覺得壓迫反而感到謙遜,心情也隨著空間與光線營造的氣氛而沉澱平靜。另一棟20坪左右的房子,外觀採用天然石材,以一道旋轉梯貫串三樓,建築的一側奢侈的大片開窗,內外彷彿無界。兩棟建築在清水混凝土砌成的牆中,與外界隔開,進入一個由毛森江打造的第二自然,有了界線,保有了隱私與安全感,人在裡面才能全然放鬆,才能打開身體感官,去享受使用空間。此外,廚具、傢具都是毛森江設計請師傅做,小至衣架、板凳,大到廚房中島、餐櫃等,搭配經典Y Chair,呈現融合在地文化和人文的現代生活。
投身建築滿20載,毛森江希望透過自己的建築與更多人對話,交流對建築的看法,因此,毛屋沒有固定的屋主,開放給大家成為一日或數日屋主,住進去,親身體驗毛氏建築想傳達的意念,並透過留言本與每位屋主互動,聽取不同的想法和意見,做為下一個階段的養分。學習過去,融合現代,傳承過往的記憶與技藝,採用加工不多、處在接近真實狀態的素材,用不會壞的材質,蓋不會壞的房子,某種程度上和留名青史的建築相仿,但不是公共建築,而是住宅,五十年後甚至一百年後都還留著的房子,能承載數代人的家,作為身處時代的印記,既是建築的永續,也是人精神價值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