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理_李奕霆 資料暨圖片提供_台灣設計館、HMM®、iThinking、Kamaro'an、Studio Lim、吳氏設計、路力家器具、品研生活美學、奇想生活THAT! 

蒐羅台灣日常記憶裡的設計群像

由吳氏設計策劃、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的「日日器/生活的輪廓」展覽,以爬梳庶民日常記憶的台灣設計為初衷,探討時代經典與傳統精神如何在器物發展的脈絡當中生根延續,與當代設計美學迸出火花。本次展覽匯聚台灣在地品牌與設計師共同參與,展出100 件反映當代創意思維的新興設計。其內容豐富多元,包含廚房用具、衛浴設備,餐桌器具、傢飾用品和中小型傢具⋯⋯等。各個展區分別從功能精進、造型構成、材質研發等不同面向切入,窺探器物如何與時俱進,形同一部進化論。

鑑古觀今,新舊並陳滿足對器物的想像

為激發新舊設計之間的共鳴、構築時代分野,展覽現場特地選用半透明隔板劃分陳設,讓器物兩兩一組,彼此互相輝映、對照,宛如魅影般娓娓道來前世今生,一覽其演進軌跡。展區亦採長形設計,象徵被拉長的日子,因此當隨著參觀動線信步向前時,將自然而然與器物同行,墜入時光之流。放眼當代設計從以人為器用為核心,逐漸轉而關注族群文化、生活儀式、美學養成,甚或是在地製造以及環境永續等議題,都可藉由凝視蘊藏於器物之間的演化邏輯拾獲答案。由此可見,當代設計的其中一支似乎正朝著以物為導向的趨勢邁進;無論器物是在非人因的狀態下自主變形演化,或是於相互搭配、影響的過程當中衍生物聯效應,都在在顯示人與器物的共存已然揭開全新序幕。

652894.png

「日日器/生活的輪廓」展覽,匯集100件演繹台灣庶民日常的器物展品,於台灣設計館盛大登場。

 

展覽趨勢解析

Key Points 01/從實用性出發,功能不斷強大進化

由功能導向出發,一直是器物演進史上的重要命題。隨著使用者的需求愈發多元,設計師始終都在腦力激盪,思索如何利用產品形式跟隨產品性能,大展無為設計。以居家必備的面盆水龍頭為例,就有不少衛浴廠商開創雙把手設計,取代過去慣用的單把水龍頭,強化其調整出水位置的功能,並適用不同尺寸的臉盆。

MM®觀察到現代人經常反持剪刀拆箱,因此研發出在反向手指握環處附設鈍刀的設計,增加安全性。其材質亦採用鐵氟龍塗層加工,避免拆箱時刀鋒沾黏殘膠。

 

Key Points 02/向舊造型取經,以當代設計重現器物老靈魂

回顧過去各個時期時行的傢具與傢飾,不難發現許多所謂的經典造型並不一定出自特定設計師之手,而是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所自然誕生的樣板。近年來,有不少設計師開始以懷舊向傳統致敬,並運用當代美學思維以及技術科技,創作出兼具時代經典與實用性能的混血設計。例如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鐵合椅、竹藤椅、白鐵凳甚至是紅色塑膠椅,都為設計工作者帶來不少意想不到的養分。

87965.png

路力家器具以40年代常見的孔雀椅為靈感藍本,創造出匠心獨具的現代燕椅。除了保留孔雀椅的經典造型之外,設計團隊特別將椅面加大,並修正原本稍低的椅腳十字,以及椅面與椅背間的傾斜角度

 

Key Points 03/擁抱安全環保材質,創造人與器物共生新模式

器物的設計與改良,向來以人的需求為本。然而近來,風向悄悄轉變,改由器物逐漸開始影響人們的使用習慣。例如身處消費文化氾濫的世代,人們不得不反思浪潮過後所衍生的一連串廢棄物議題,
於是以環保回收材質再製的設計趨勢便應運而生,不僅追求器物本身生命的延續,也追求自然生態圈的發展永續。

652897.png

回顧台灣的漆器發展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政府計畫性地引進漆樹種植,並成立工藝傳習所,台中豐原即為當時的漆器重鎮。Studio Lim共同創辦人林昀廷出身豐原,遂以童年常接觸的漆器為靈感,結合留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期間所習得的纖維材質專業,將亞麻等天然植物纖維混和回收廢木料,輔以漆器工藝的上漆與研磨技法,創造出實踐環保永續的現代木器。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6月號/2018 第208期

封面.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漂亮家居 的頭像
    漂亮家居

    漂亮家居 MY HOME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