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潮。打開魔宮寶盒當代建築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 徐純一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法國,巴黎 解構公園  Parc de la Villette    1982-1998

03p245.jpg

公園內紅色點元件,與臨運河的懸空天橋的線元件連結,提供另一種觀景空間。

本那德‧ 朱米 Bernard Tschumi

以無生命建築觸動人感知性的敘事場

當時的朱米以《曼哈頓註記》(The Manhattan Trans Cripts)一書成名於建築界,並餵食著解構建築的理論養分,讓解構主義建築更形茁壯,理所當然地成為解構主義建築陣營的一員大將,之後的1987 年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幫他出了一本在巴黎的公園競圖的設計圖集,大家不約而同地稱它為「解構公園」。出版之後更是名聲大噪如日中天,其中仿如風浪起伏的懸空遮陽板迴廊,大大地勾引著眾人想要看見公園全部完工的狀態,是否如同他所提出的論述方法那般,以無生命的建築構成元件,能夠進行如同事件構成的關聯性連結,進而觸動人的感知性擬似閱讀的作用,甚至用自己的身體行動的主動參與,將空間與行為場交結出一種類事件的敘事場。

03p246-1.jpg

鮮紅塗裝的點構造物,適切地在這個大面積開放公園內,獵獲目光的注視 進而參與方位辦試與確認。

03p247.jpg

科博館的球體鏡面,將臨運河的公園面映射變形,同時界定了一道邊界。

事件共構場拆解成不同的空間孵化場

「文化」是人類發明出來比「藝術」更為混浠不明的東西,甚至比「社會」更加令人不明,不過被稱之為歸屬於文化面向的事物屬性,似乎都攜帶著「語言」的血液,它們不論被區分在哪一個種屬,它們都似乎釀生出一種欲想──要講述什麼。人的行為行動與彼此串接的後續關聯觸動諾米將組構公園最後成形的事件共構場拆解成不同的空間孵化場,在這裡,它們被分成點、線以及面三種群落,這個方式的提出不僅思考了人的真實行為,同時把位於基地上分別佔據了三個邊角位置的音樂學校,音樂廳以及科博館還有在地塊中央處的廢棄屠宰場,全數納入統合的對象之中而確定面的類群真實性。

03p247-1.jpg

03p248.jpg

公園內另一條平行昔日屠宰場長向的波浪頂蓋步道,強而有力的視覺連續線,才提供了方位的錨定。

03p249-2.jpg

隔著運河與科博館相對岸的公園開放處,經由一處紅色建物錨定位置。

另外關於線的類群的提出,不僅因為人的行動的被簡化後實在界中壓抑下軌跡逃離不了以線連接的描繪,同時在基地上就存在一條人工運河將科博館與蚊子電影院(廢棄屠宰場)分隔開來,因此朱米設定了兩條人造連續線型空間,來連串基地的長向與較短向的點與面空間。較短的一條是懸空的行人步道橋平行於運河,不但提供步行者較高的視野,同時在無形中把在其上的步行者導入不得不彼此迎面而遇的行為;另外一條與運河垂直而平行地經過蚊子電影院的長邊,藉由一條行人步道橋跨過運河與對岸的科博館連接。其餘的線形元件的構成有阻擋視線暨規範行走方向的綠樹籬,以及指引性強烈的地坪舖面系統,這些樹籬由直線型與連續曲線型構成,依朱米的邏輯決定其放置的位置。至於面的活動聚結分別由音樂廳、音樂學校與科博館佔有,加上位於中央部分的蚊子電影院,所以面積較大的開放式平面地塊的位置除了考量前述構造體之外,日常生活活動的人流方向則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除此之外,在音樂廳、蚊子電影院與運河之間置入了一塊不規則平面的密林地,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空間類型,由此也衍生出與室內及平面式開放空間上全然不同的活動。

因為基地含蓋面積足足有125 公頃,人在其間的方向識別與定位並非一件很容易的事,而朱米提出的格子點系統的置入雖然不是什麼創造性的想法,但是在格子點的位置上建構一系列形態相關聯的紅色構造物,不僅在彼此之間建構了視覺上直接可辨識的連接關係,同時藉由一條長軸上有連續頂蓋構造與這條線上的點構造物的串連,清楚有序地與其他位置的點構造物形成差異;加上短軸方向運河邊的空橋又與其線上的那幾點的構造物串成一體,使得所有的點位置的構造物都有了各自的關聯參考,彼此得以有可辨識的機能與形貌,這種關聯性的統合讓在其間的活動者不至於失去方向上與位置上的定位,但是還不至於流於令人感到枯燥無味,因為當你身處其中時,你並無從看到公園的全貌,更無從對它的空間分布能夠產生一個確定的圖示關係理解,即便我們初次到這個解構公園時,雖然事前有稍作研究,可是到了真實的現場,依然存在著幾分尋找新辨識定位的樂趣,尤其在竹林樹叢區內,你有一種完全離開城市的深切感受;另外,當受到綠牆阻擋時,你的預計前行方向受到偏折,是重新尋找導航參考的片刻,同時也是偶然性可能發生的時刻。

03p251.jpg

每一個紅點位置上都是形貌不同的小建物空間,讓日常的使用者,一段時間之後能清楚地建立辨識。

西方思想變遷時期的強烈標記

這座被當時的學生稱之為「解構公園」的公園,不論每個不同個人喜好為何,它是一個西方思想變遷時期的強烈標記,雖然很難斷言它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好公園,也未必十足地符合附近鄰里大多數的日常需求,但是至少在當下已嫌擁擠的巴黎市區,它確實是一座發揮「調適日常生活」功能的公園,在其間綠樹叢群與竹林不僅製造了阻隔與排除外界干擾作用,同時釀生出一種滯留纏繞的力量,讓人似乎墜入了一種跳離都市人構環境封圍的非都市化空間場。

03p252.jpg

公園東南邊的音樂廳,與波浪板線型道平行配置,界定公園區的另一邊界,同時參與方位的錨定。

人的理性幽明之光,是拋開上帝奪目光耀而獨自在深深的宇宙中孤獨探索的力量意志。朱米的解構公園大都溢出於我們對於公園的想法,雖然關於事件的聚結未必如它的空間構成的形式所預期,但是確也隱在地釀生著可能性,就實際上每個單點紅色空間的建構以及彼此之間關聯的確定,仍離相對的絕對理性相當遙遠,這讓朱米無法那麼確定每個單點的相對唯一性,這也是建築設計語彙迷航的終極目的。但是,諸位後結構主義思想大師們,如羅蘭巴特、傅科、德勒茲、詹明信……等等都偏向唯一性的消失,或許這就是理性的幽光仍舊在不斷地讓想要回家的人類繼續航行,因為當今的「家園」以及相關連的多數事物,都只是耗散性資本暨自由主義世界所投下的幻見。

更多建築獎得主的經典作品詳見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COVER.JPG

博客來

誠   品

金石堂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徐純一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瓦爾斯公共澡堂   Thermal SpaVals  1990-1996

03p118-1.jpg

戶外池超精確位置的錨定,將視野不可思議地開展,鄰近山林似乎早已與浴池共存至今。

03p118-2.jpg

精準的開窗位置,不只避開前方建物的干擾,讓人雖身在室內卻如處”無礙”的自然裡。

 

挽回消失中的靈韻

彼得.祖姆特(Peter Zumthor)這位台灣人極為陌生的建築家在建築史上撒下的光芒將會掩蓋眾多當代流行潮流的建築師,因為他循著路易斯.康(Louis Kahn)的路子,透過建築構造將結構、材料、空間型態以及差異的光型朝向統合,才有辦法挽回由班雅明特別提及的「消失中的靈韻」。我個人則稱這座澡堂為當代的「天下第一澡堂」。

 

在這深掘入岩塊中的澡堂可以感到一股神祕的、非人力強行植入的、也非擬像自然的奇妙感受;從闇黑過度地渲染以至光白中;從光黏滯於水中布朗式擺動牽引的紋路中;從石砌壁體圍繞著池水圍擋與擺動相間的序列裡拍撞出不同的聲音環響中;從光的凝聚而微溫的石塊觸摸赤裸肌膚上的交纏中;從釋放出輕淺的儀式氣氛的泡浴中……,一踏入這個似而不像洞穴的空間中,就在意識上浮出幾絲輕柔的愉悅。

03p121-2.jpg

對山的綠草坡地似乎一路綿延至澡堂屋頂,彼此連結成一體,讓人忘了人為痕跡。

不著痕跡宛若原生的建築體

在十九世紀被發現溫泉具有療效,並於六〇年代開始建造複合式的現代澡堂,然而在八〇年代財務的失敗,接著由政府接管並且舉辦競圖,經由祖姆特細膩地計算所有既存物的位置,避開了原有劣質旅館的視覺干擾,才有辦法讓入內泡澡的旅客宛如置身野地山中。因為驚人的絕佳品質,意外地挽救了小村衰敗的經濟狀況,甚至已有私人小旅館的興建。

新的澡堂是以混凝土澆灌成結構體,表皮則以當地的片麻岩疊砌組成,使得整個外觀逐漸層層相疊的岩條不等高度與長度的層疊,彷彿是在自然時間的長河裡涓滴細流切割出來的痕跡。最終塑形出的澡堂室內空間如同一座連續幾何方陣的洞穴串結,隨著悠游其間,從嵌合在幽深處的窄小洞穴到與光亮外界交接的開口連接歷程,並非出自於一般洞穴經驗的擬仿。從另一個角度觀看這座澡堂建築構造體,宛如「巨大岩石」洗露出於山腰斜坡上,經由朝內精確地穿鑿切割部分後,留下的交界即為建築物的立面,而此等立面同時兼具雙重形象,即石塊的並列與切割。

03p123.jpg

室內最大浸泡池的漫流藍光,投映出深邃靜水的迷濛幻境。

當走入滲著光的洞穴空間,通過闇黑的更衣室,踏上窄小通道地板的剎那,沿著映入眼中瞳孔的成象,是一個串接另一個不停變化卻又有說不明統合屬性的變異光。這些如岩塊體彼此分隔依序放置,形成一種有序的重複中包裹著差異種屬的連串圖像。由虛空方向體外接合的孔口都被妥善的安排,以對應不論接合的開放空間類型為何,總是在朝向建築整體的前提之下都能明確地保有每個不同的虛空方體浴池的空間特質。

此澡堂的每個虛空方浴池的位置、大小、容積比例與水溫都各有差異。室外池30℃、(冬季)36℃、室內大池 32℃、火池42℃、冰池 14℃、花池33℃、反響池35℃。

03p122-2.jpg

線形的自然光照在幽黯中引領著身體行徑,自然地清除了所有的遲疑。

03p122-1.jpg

浴池的戶外空間仿若鑲嵌在山腰之內。

光影繚繞的靈性空間

這個澡堂製造了獨一無二的光寶石空間,裡面深藏著綠色的黎明和黑白的黃昏,其中光影的感染幾近神秘的深層,澡堂之實體失去了他們的名稱。如同沉浸在獨特花朵宜人的馨香,我們被糾纏在香蘊結成的網中無從擺脫,我們在耗散性資本主義體系的全球同一鈍化的感官身體似乎被喚醒,沒有任何記憶、任何思想、任何行為模式能左右它的感染力。

03p124.jpg

浴池的植入不但無損原有的山林景象,反而將不當的旅館遮掩於後,重新調節成更豐富的山林關係。

03p125-2.jpg

澡堂屋頂的綠草地,在目光中與小村背景的山丘坡地融成一體。

03p125-1.jpg

不等寬度岩條塊疊砌成的牆體,流溢出由自然力量切割而裸露的壁體形象。

更多建築獎得主的經典作品詳見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COVER.JPG

博客來

誠   品

金石堂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徐純一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1997-2002  托雷西, 多班牙

68.jpg  

 它就是穿流在老城腰部邊坡上的一條半裸露的伏流,解決了數百年來的生活不便。

 70.jpg  

這座電扶梯從與其它事物的相似性糾纏中雕塑成它唯一僅有的獨特,這就是創造。

71.jpg  

仿若巨大尺寸的地景雕塑裝置,在夜臨大地時成為人工光照的雕塑物,與初深藍天空相映襯。

隱於地下道通的  如伏流般古聯串今

當代世界的景觀建築受彼得可沃. (Peter Walker)的自然幾何化觀點影響甚鉅,他似乎快要被喻為景觀界的柯布西耶看待,導致全球對於地景景觀的處理莫名地一味幾何化,放棄了當地紋脈的嵌合關係,全球景觀地景更加碎散漂流,並沒有更加多元豐富,而是朝向一種無效差異的同一,分不出是在丹麥還是德國,看不出是在倫敦還是舊金山,地方特性好的一面幾乎快要流失殆盡,建築界也同樣在追逐著巨星們的步伐,同樣讓人不知何處身處。所幸還有一些建築師在對抗著流行的潮勢,

72.jpg  

電扶梯宛如被置入經由切割雕刻出來的山腰壁體之中,隨著坡度蜿蜓而上。

從地方的在地紋脈或特有的歷史為考量的核心,企圖對那個地方能保住什麼,或是重新尋找那個地方交纏嵌合的關係建構,以在全球化朝向同一抗對的戰爭夠能中向下根植「在地性」。

72-1.jpg  

電扶梯被嵌入的R.C. 牆體,簡直就是一座大尺度的現代立體派的雕塑空間。

托雷斯(Torres)與內馬汀拉茲. 佩那(Lapena. martinez )雙人組事務所的走向,從開業至今都在對抗全球化的流行潮勢,期望能殺出重圍以留存地方紋脈。

全球化到底帶來了福,還是送來了禍,應該如何應對?難不成真的能實踐在地性的全球化的可能?或許是像紀澤克(Zizek)所說的「其實是全球化得還不夠徹底。」

沒有任何一處地方是沒有地理的基質,而建築學第一個必須面對的議題便是:如何構建一塊基地。這是每一棟建築物都不應該迴避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建築設計工作者與公務人員都在逃避它,所以人居之所都傾向聚結的形式以企圖掩蓋掉它的存在,以讓人不要產生流離失所感,但正是因為在面對建築學的第一個議題時就已在逃避,這就是人構建築發出第一道剷除土地感的力量。

73.jpg  

位於老城岩盤底座部分的電扶梯入口,藉由自然光照的引入,十足地清除掉關於隧道口或是洞口的形象,轉而朝向立體雕塑。

連續折線的空腔型態, 完整融於在地地景

在南歐許多歷史城市中心區都面臨停車場不足的問題,尤其那些位於山坡地塊的古城區,更是缺少能直接將民眾由山坡下方快速運行至山坡上的便捷通道,這些實值問題讓很多坡地舊城走向奄奄一息的命運。在馬德里南邊七十公里處的托雷多(Toledo)古城,卻以現代電扶梯嵌合進坡地的獨特方式解決了這個困境。

74-1.jpg  

一位於山腰位置上電扶梯入口處。

這個計畫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也就是在老城交通幹道城門口側的下坡平坦地坪上,設置了一座四百個車位的停車場,然後再增添一座有頂蓬的機械式電扶梯,將步行者雙向地直接連通老城較高的腰處平台與城外坡場車停底區。

托雷多老城區是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城市,在新計劃裝設電扶梯的鄰旁有一條由山坡下方蜿蜒而上的古老步道,烙印著時間的印痕,也是人們共同記憶的所在,是更需要被保留的。在此,一方面要顧及老城質紋的完整,同時要克服三十六公尺的高度差,因此植入新時代的電扶梯以連續折線的型態,分成六段與連接彼此的緩坡道共同嵌入山坡土岩之中,不論是在白晝或夜間燈光照明之下,根本就是一座現代地景雕塑,有時更像極了一條裸露出古城地質岩盤的地下伏流,彷彿千年來原本就嵌合在古城的腰部到底盤之間。對於城中的住民而言,真的是一個千年慾想的實現。

74.jpg  

以最少量的兩根斜柱支撐的出入口平台屋頂板,讓遠處天際線流入視框之中。

新植入的電扶梯連續體空間似乎是以在岩體間從事現代雕刻作品的方式進行,尤其是老城底盤處開鑿出來所謂的入口門廳處,形成一座由眾多斜面連接而成的空腔空間,當我們穿行而過時,宛如置身於由光線的強弱與隨之而來的陰與影黏合而成的灰階變異之間。另外,整個新建實體雖然是以R.C.澆灌完成其結構體,表面卻刻意顯露出可與土岩顏色類比想像的非均質分布淺咖啡色,但是卻明顯地並非要建構擬像似的質紋關係,以此來表城老明坐落的古盤岩老與新間之體差異又共特的融質。至於覆蓋在電扶梯上方呈現為懸突形態的屋頂,除了以不等高的連續斜折樑收邊之後,就讓老城腰處的土岩坡上表層的草地一路連續蔓延至折樑邊,經由切封土岩後裸露出來的非均勻淺咖啡色連續彎折樑線與露土面而凸出的擋土牆連續折線,以及凹嵌的擋土壁體,共同連結成連續切割土岩盤的新地景,為這座千年古城營建出一種流洩時間厚度,似乎不新也不舊的地形景觀與全新的穿行經驗。

75.jpg  

電扶梯不可思議的形態,相融共生於這個位置的地理形貌,與頂上建物的匹配。

當我們從停車場前行進入入口門廳內的感受,不像穿過一扇門,也不是進入一座孔洞之中,因為它依然流竄著光影明暗變化。接下來乘坐電扶梯上升或下降的經驗最是奇特,因為這時我們的身體在上升並且依循連續路的線折徑前進。

建築師

埃利亞斯.托雷斯.圖 & 和賽.安東尼歐.馬丁內茲.拉佩那

Elias Torres Tur &  José Antonio Martínez Lapeña

更多建築獎得主的經典作品詳見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COVER.JPG

博客來

誠   品

金石堂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徐純一   出版社:漂亮家居出版社

 

 1992-1997畢爾包,西班牙

 泛溢著光的臨河曲面不僅串接天空與水面,綿延了運河的流向,同時回贈多重的形象。

88.jpg  

大尺寸的光流軀體回應著背景的遠山,釋放出一種不可思議的協調。

法蘭克. 蓋瑞(Frank O.Gehry)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猶太家庭,後來移民至美國加州,並成為美國知名後現代主義及解構主義建築師,於1989 年獲普立茲克獎。其作品有位於西班牙畢爾包著名的古根漢美術館、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位於西雅圖的體驗音樂館、德國黑爾福德MARTa 博物館,以及多倫多安大略藝術畫廊等。

89.jpg  

大尺寸的美術館量體,出奇地與對山呼應,並沒有帶給河岸任何壓迫感,反而柔化了沿街建築的僵直。

狂放不羈形外的反映不受規式制則拘解的束構精神

從古典到現代主義建築師們都一心一意地要將他們的作品呈現為美好的完成狀態,而蓋瑞(Gehry),卻反其道而行,在他早期的住宅案以及私立的法律學校、航空博物館、停車場、圖書館以及聖塔.莫妮卡的小商圈等等,有些像一堆塊體疊放一起(在奧克拉荷馬市的電影院即已是這樣的作法。);另外的似乎東倒西歪地併置;還有的竟然將真實比例的戰機直接架在立面上也不打算裝飾一下;更神奇的就在街道旁放置了一具三樓高超大尺度的雙筒望遠鏡。

這也只有當時的洛杉磯市(Los Angeles) 才能容許這樣子的稿法吧!當時他的自家住宅增建案歪斜又無裝飾的構築體曾引起鄰居不滿,說它醜死了!聽說蓋瑞則回應:你們的房子就漂亮嗎?


就是這種無裝飾又呈現強烈的未完成性注入解構建築之中,讓當時的解構主義建築橫掃全球無人能敵,那時的南加州派幾乎引領建築流勢的浪頭,人才如聚齊西弗莫斯(Morphosis)艾瑞克歐文.摩斯(Eric Oven Moss)、克雷格.雷德蓋茲(Craig Hodgetts)、布萊恩.墨非西斯(Brain Alfred Murphy),這些渾身熱力的建築師同樣將他們的熱力脈衝傳送到世界各地建築系學生的心中,我就這樣從1988年開始,每年寒假與暑假就千里迢迢地從科羅拉多丹佛市開車行經新墨西哥州,內華達州與亞利桑納州前去洛杉磯市取經。

90.jpg  

畢業不久後,華特迪士尼音樂廳的國際競圖中;蓋瑞擊退了諸多強敵如:詹姆斯.史特林(James Stirling)、哥特佛伊德·波恩(Gottfried Bohm)等等超級悍將。想不到隨後蓋瑞修改後端給迪士尼遺孀看的竟是一棟從未在世界呈現過的一堆曲面板不停地翻轉躍動,不停地變化形體的建築物,馬上那個獲得競圖的提案就進了垃圾桶了,無奈由於經費爆增,迪士尼夫人無力獨撐,當地的仕紳、名流與有錢人們也不覺得這棟破天荒的音樂廳有甚麼特別特重要的,就這樣,這個榮耀從此就落在那時無人知道甚至已遭西班牙人遺忘掉了的垂死之城,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鋼鐵暨造船的工業城—畢爾包(Bilbao)經由蓋瑞的古根漢美術館的加持,從此奠定畢爾包的世界級城市的地位,洛杉磯城的那座音樂廳將遠遠被世人拋至腦後,這就是一場戰爭的血淋淋事實。諸多不安定因素,成就頹廢城市的一頁奇蹟。

 91.jpg  

鋼鐵工業城的美學奇蹟

畢爾包這座鋼鐵工業城興盛於19世紀末,20世紀70年代由鋼鐵工業和造船業的萎縮與衰退使得城陷入奄奄一息的窘境,就像21世紀初的美國底特律城,甚至到了80年代幾乎被西班牙人遺忘,更不可能被列入世界觀光客的旅遊行程之中。畢爾包於90年代實施世界少見的都市更新計畫的大賭注,企圖讓衰敗的都市起死回生,而其中最大賭住的古根漢美術館的完成,是更新計劃第一階段的主要大任務,值得關住的是它並非透過國際競圖篩選出來的,而完全是古根漢基金會驚人的遠見。1997年美術館正式開館,第一次參訪的旅客竟然高達一百五十萬人次,遠遠超越原先估計的五十萬人次,持續之後的旅客人數都過百萬人次,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不同凡響的成就震驚了全世界,並且也為二十世紀末的都市更新計畫寫下奇蹟式的頁章。

92.jpg  

 

95.jpg  

 

96.jpg


開啟了特殊電腦軟體輔助設計定形的新疆界

整座美術館在形貌上最一般的部分是因為要對應並融入沿街建築的相似類型之中,並且與美術館的展覽空間以及直接附屬的相關使用空間清楚地區別。臨河主量體分成五區的展覽空間,以其各不相同的容積、形貌與平面,滿足了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展。其中單一展覽空間的最大長度約一百三十一公尺,最高的挑高展覽廳高度近乎四十一公尺,氣勢宏偉壯觀,不僅如此,所有的參訪者都會沉浸於穿行在空橋梯廳與走道上,身體與視覺景象變幻交纏所帶來的迷醉,甚至忘了前一刻所看的藝術作品為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術館3D曲面的完成是第一座使用特殊軟體與傳統模型輔助完成的真實建築案,開啟了特殊電腦軟體輔助建築設計定形的新疆界。即便數十年之後,第一次看見他的人,應該同樣會感到驚訝!就如同今天第一次看到薩伏耶別墅或格里特。托馬斯。里特羅(Gerrit Thomas Rietveld)住宅的人依然會驚異於它們所擁有的一種新的感受。

  

更多建築獎得主的經典作品詳見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COVER.JPG

博客來

誠   品

金石堂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壇馬德里基金會暨美術館  2001-2008 馬德里,西班牙

作者:徐純一    出版:漂亮家居

 225.jpg  

這處凹陷式廣場,帶給馬德里大街無比的舒緩力,屋頂大容積銹鋼板,懸空舊磚造物,野性的植物牆,聯手製造了超現實的氛圍。

226.jpg  

原有舊建物被切除掉與地面層的連接,被架空懸浮著,卻散放出屬於舊有建物的一種迷魅感。

 

建築師:皮耶.德.慕隆& 賈奎茲.赫佐格
Jacques Herzog & Pierre de Meuron

 

        日常生活慣性中止的間隙    

二十世紀末開始當紅的建築界巨星們多少都受八十至九十年代解構建築思潮的影響,瑞士這個獲得2011 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雙人組也不例外。那一幫所謂的解構建築師們立足在現代主義真正的大師們所舖設的基礎上,企圖將所有可能的限制與規範全數被清除,最後僅存的惡勢力似乎就剩下佔據心頭的意識型態了。他們深知人們根本逃離不了表象的吸引力,只要是人,都內在地要看誘眼的東西,完全抓住了拉康(Lacan)所揭示出—眼睛即是慾望,這條離真理只剩縫隙之間隔的法則。

227.jpg

地面層泛著光的天花板,不僅適量地參與這處空間的照明,也同時營建出幾分的迷矇。

228.jpg  

 

這雙人組自邁入成熟期之後,算得上是二十世紀末直至今日最善於玩弄建築物那道表皮層的建築家,就像一位超級精彩的變臉魔術師,而且每次出現都以不同的身形以及與以往不同的另一張漂亮的臉,怪不得們他得一有會大票粉絲,是國際競圖的常勝軍。沒有人不喜歡看美麗的外表,只是總覺得就是少了些什麼!直到馬德里主要新當代中心區的論壇馬德里基金會建物(Caixa Forum)完成後才真正地誘生出想要看個究竟的動力,因為只從設計圖的訊息並無從了解為何整棟舊建物要硬生生地自地平面切開,然後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將它抬高離地。


這就是優質建築所施展的空間場所連結作用的迷人之處,它不會只滿足於2D的圖像美麗。至於要透徹地了解,就必須親臨現場,這就是建築。

 

雖然時間漫過二十世紀之後似乎再也沒人提起後現代主義那些沒有定論,也無從導向未來時期的一些特有的論述與對世界的看法,但是至今,同樣沒有甚麼有遠見的論述,看法或實踐方法可以導向人的未來!或許就如德希達、德勒茲以及傅柯等二十世紀末堪稱偉大的思想家們所吐露的,宏大敘事的論述已不再,同樣的,可引領人走向更美好未來的任何政治或經濟連同科學計學同樣不再可能!

229.jpg

那時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批評暨思想家弗雷德里克.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曾揭露事務有三種存在的關係形式,其中一種就是由佛洛伊德提出來的意識與無意識的存在,它實質地映樣出事務之間的深度模式關係,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內裡與表象之間的關係。

 229-1.jpg

當代最具爆發力的思想家齊澤克(Zizek)接著指出內裏似乎已經依存於表象而活,沒有經由表象的顯露,內裏也無從讓人知解。在藝術的領域,內裡與表象之間是更加依存同樣也更加複雜與矛盾,羅柏.范裘利(Robert Venturi)似乎就這樣在1986年寫下現代主義之後建築領域最重要的論述複雜與矛盾一書,自此,建築的內裡與表象的關聯就越來越貼得它走。

231.jpg

當代絕大多數的明星建築師們連同一串數不清的尾隨其後者大都糾纏在這個大漩渦之中。對大家而言,內裏到底是甚麼? 表像又在做什麼?又能做甚麼?還是已經不再重要? 發展自己的風格似乎才是最重的! 甚麼做能? 想做甚麼? 能做甚麼?該做甚麼? 早已混淆不清,這到底是不是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帶給人類養分的必然結果!但是人建構的作品總是會呈現人的內裏?

230.jpg

降低新舊衝突產生調和這棟基金會舊址的磚造建物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核心區主要道一之路的路邊,雖非重要古蹟,但是四向立面仍值得也應該保留(這已經是全球已開發國家的共同做法),但是原有舊建物與地面層密連結的形式確實阻絕了後方區廓與大街的連通關係。有鑑於此,原有磚造建物硬生生地自地盤被切開,內裏全數被掏空,原有四向磚砌立面完整地被保留,並且全部黏附在內部新生的結構體之上,並且經由新結構穿越過舊建物屋頂高度(原有的舊屋頂盡數被拆除),同時以表面銹色處理的不規則沖孔鋼板為第二層外皮,包裹著新增高的屋頂咖啡暨餐廳空間,藉由鏽沖孔非重複式非同一孔位置鋼板立面散放出黏附時間印痕的形貌,不僅降低了與舊有磚砌牆同樣夾帶時間厚度的形象之間的衝突,反倒是奇異地產生出一種相逢何必層相似的調和。這確實是這個設計團隊獨霸全球細膩易容術的成效,難怪他們在眾多國際競圖中屢戰屢勝,頗附合當代皮象美感的品味。

231-1.jpg

整個舊建物自地面層被切割掉,底部封以不鏽鋼多面形折板,這些折板同時與接地的結構核空間體的表皮接合成一體,在使用最少數量的結構核的策略下,讓原有位於舊建物後方街廓區的民眾可以穿行過基金會新建空間的地面層直接與大街相連。新披露的多折面不鏽鋼天花板不僅將光線盡最大可能散射至鏤空的地面層各處,同時將天花板營造成一大片流光浮影的懸浮層,讓這處鏤空開放的非內門廳成為城中核心區最多人造訪的場所之一。

 

更多建築獎得主的經典作品詳見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COVER.JPG

博客來

誠   品

金石堂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