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宜倩 資料暨圖片提供_勤美學 森大The Forest BIG

 

跨界非典型體驗探索人與環境的關係

 

19.JPG

建築由自然洋行建築師曾志偉操刀,由銀灰色網布與輕型鋼管構建,形成近300米

的拱圈長廊,解構農業用的輕型設施,行進間光影不斷帶來新的感官刺激與場景轉換

 

傳達自然永續、職人精神、生活哲學的「勤美學」,以台灣老式的香格里拉樂園為基地,2017 年推出1001 夜的「勤美學─山那村」計畫後,2018 年仲夏以「森大我小」的價值觀規劃全新體驗課程「勤美學 森大The ForestBIG」,以光、野森林、農作息、天然修道院、內服、律動、休息共7 個學院,邀請各領域職人作為院長導師,彼此激盪演繹「人與森林關係」的未知美好。森大有如一所森林大學,在樂園南側人造物介入後重新調整生息的轉型場域,以大自然為基底,以實驗精神帶入跨界創意的能量,設計「非主流」、「非典型」的五感體驗課程,嘗試引導民眾感知、探索環境,交會碰撞人與萬物關係的學習。7 ∼ 12 月陸續邀請自然洋行&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種籽節氣飲食研究室、CN Flower、鳳嬌催化室、張逸軍、肯園、台灣味等單位擔任院長導師,以月為單位輪流開課,運用山森林、巨石陣和生態池為場域,模糊了水泥的室內教室界線,讓人在室內/戶外、自然/人造、觀看/參與的轉換間,打開感官,體驗森林中的光影、聲響,帶回森林自然的氣息,進而反饋於日常生活。(勤美學 森大The Forest BIG / 2018 年7 月開始,陸續每月對外開課/香格里拉樂園,苗栗縣造橋鄉豐湖村1 鄰乳姑山15 之3 號/ cmpvillage.tw)

 

20.JPG

21.JPG

22.JPG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0.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_李奕霆 資料暨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8.jpg

(以中央拉折門劃分,大致可界定出Lounge與教室區等兩大區塊。前者的沙發與吧台可供訪客休憩,

或沉浸於書房豐富的藏書之中:後者則適合舉辦各式課程活動。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城邦書房」啟動知識價值鏈

  城邦媒體集團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何飛鵬於5 月18日,在《漂亮家居》暨設計家舉辦的「2017-2018 TINTA台灣空間美學新秀設計師大賽」活動致詞時談到,「城邦集團將從書籍、雜誌的內容生產者,變成『知識價值鏈』的全方位經營者,化原有的靜態知識傳播為實體動態學習。」隨集團運營結構與市場定位的改變,特別將原來1樓城邦書店空出,成立以課程、演講、活動為主的「城邦書房」。

  由城邦媒體集團商業周刊主導改造,特別邀請邵唯晏操刀,這也是近來以大陸市場為主的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少數在台設計發表的室內建築案。邵唯晏透過設計在都市中心形塑一方人文綠洲,扮演串聯知識傳遞、傳統工藝以及時代記憶的場域。

2.jpg

 

(高度超過3米的實木大門完好保留了非洲柚木樸實的紋理,引領初來乍到之人信步向前,開啟橫跨新舊的對話。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室圖)

 

重現台灣記憶餘溫的「1987 商周書房」

  「1987 商周書房」的命名由來是因城邦媒體集團商業周刊於1987 年創刊,為華人世界第1 本財經周刊,成立時正逢台灣宣布解嚴、邁向言論自由多元的繁盛年代,邵唯晏遂以此歷史進程為靈感開端,重現彼時的燦爛光景與時代語彙。

  入口處的鐵窗花與壓花玻璃設計即是台灣早期建築重要的元素,其繁瑣工法與細緻外形不僅傳承匠師精神,亦反映在地美學品味。邵唯晏表示,本次使用的鐵花窗皆盡量採原件修復,若真找不到對應規格,也全是經考究台南古老民居的窗櫺圖騰後,再由老師傅遵循傳統技術一步步彎折成形,惟最後輔以現代水刀技術切割,確保邊緣的質感平滑完整。壓花玻璃則考量結構強度與氣密性,以正統壓延法將海棠、方格等常見花紋滾壓在新製玻璃上,透過簡單的幾何圖形與線條演繹復刻之美。

3.jpg

(入口處的金屬鑲嵌裝飾揭示了城邦書房以重回商周元年為主軸的設計初衷。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4.jpg

(邵唯晏認為,就室內設計的觀點,吧台區成了空間重心,其功能多元,不但可作接待或餐飲,也因尺度夠大、本質夠純粹,宛若一處地景藝術。

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推開厚重大門,進入迎賓Lounge,映入眼簾的是台灣特有種櫸木打造的實木方桌。為呼應以當代思維重新詮釋懷舊的設計初衷,不但地板有磨石子領路,面前的方桌亦是鹿港傳承4 代的木工榫接技師匠心獨具之作。朝右方望去,一座俐落簡約、現代感十足的餐廚吧台呈現眼前,搭配大片紅磚牆與鏡面延伸製造明亮通透,與周遭的舊物元素相映成趣。紅磚牆面特採閩式古厝常使用的兩平一側砌法,除了讓角落線條更添裝飾、結構更加穩固,也再次強調漸被世人淡忘的往日軌跡。彼端的書房區則由成排的直立書架與挑高書櫃組成。

活動空間的設計必須擁有極大彈性,可因應各式需求改變其形態。中央特設的橫跨拉折門,使空間後方區隔出與Lounge 截然不同的教室區。Lounge 的氛圍優雅舒適,步調優閒緩慢;教室區則較嚴謹,節奏明快。邵唯晏解釋,運用拉折門的靈活開合來劃分格局的方法學,即芝加哥學派建築大師Louis Sullivan 所謂「形隨機能」(Formfollows function)。然而,教室區的屬性雖略顯嚴肅,但在剛硬線條底下還是藏了諸多島嶼獨有的況味。例如架高平台的背牆利用客家藍染作為視覺主色,比鄰而立的牆面則透過經典的抿石子工法洗鍊粗曠手感,在在藉當代設計勾勒傳統輪廓,亦返璞歸真,亦展繼往開來之宏觀。

5.jpg

(仔細一瞧,教室與Lounge之間雖存在界線,但空間中的木皮色彩以及地板分割線其實彼此串聯延伸,其格局安排既明朗而又整合。

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6.jpg

(和氣氛閒適的Lounge相比,教室區的線條較顯突出,給人嚴謹、講求效率的意象。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7.jpg

(揉合藍染與抿石子元素的牆面既平衡了教室區剛強的屬性,同時緊扣以台灣記憶為主題的設計理念。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Project Data:

坪數:100坪 格局:Lounge、吧台區、書房區、教室區 建材:黑鐵、紅磚、銅條、磨石子、抿石子、非洲柚木、壓花玻璃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 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1531723426-732665397_n.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_李奕霆 資料暨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在跨界浪潮襲捲全球之際,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總監邵唯晏精準掌握非線性時代的變動脈絡,從昔日的耀眼新秀蛻變進化,成為跨領域設計全才。他同時承襲學術研究精神,為由理性建構的創作基礎新添感性詮釋,並透過前瞻性思考跳脫傳統藩籬、顛覆制式解答,成為兩岸80 後能見度最高的設計人。

1.jpg

(圖片提供_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不到30 歲就成立個人工作室,並連續在2008、2009 年拿下國際遠東數位建築獎及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Award 新銳獎的邵唯晏,於2010 年正式創立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後,即在隔年拿下《漂亮家居》暨設計家所舉辦的TINTA 台灣空間美學新秀設計師大賽首屆金獎。2013年跨入大陸市場後,也很快獲得關注,受當地媒體譽為「野蠻的80 後」。時序至今,邵唯晏已從當年的新銳設計師成為兩岸炙手可熱的跨界設計人,持續以當代非線性思維衝撞設計的邊界,嘗試挑戰各種不同可能性。

 

學術與實務等身,設計兼具理性與感性

  最近才剛取得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學位的邵唯晏,回憶最初與建築相遇的契機其實是誤打誤撞。他從高中便對美術產生濃厚興趣,因此選擇主修建築單純是猜想與美術有關,遂因緣際會以第2 名優異成績進入中原大學。邵唯晏坦言,在台灣以升學為主的教育體系之下,他早已習慣標準答案,但在建築系的訓練當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創作、論述與辯證,「讓我感受到一種全新的可能。」
邵唯晏說,他的志業從不在追求精確量化,而是建構、找尋自我價值,這也是後來他決定繼續攻讀碩博士,並始終在設計領域努力耕耘的原因。

  然而對邵唯晏而言,設計實務與學術研究是截然不同的思維:前者使用右腦,思考感性跳躍、跟隨自我喜好:後者則高度仰賴左腦,展現理性邏輯推演。左右腦切換的過程雖偶爾打結,卻也迸發不少趣味。幾年下來,他更因此爬梳對於設計的價值理念,「從前我總講不清楚,但現在的我認為,好的設計就是在理性基礎上的感性渲染。」

  此外,承襲學術精神,邵唯晏所帶領的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相當重視前期與業主的訪談及調查研究,並在彙整出大數據、形成理性與感性參數後才正式導入設計流程。位(digital)、藝術(art)、跨界(crossover)和永續(sustainability);爾後因應時勢演變,他更於2016 年就上述原則拓展出10 大設計重點,並集結成《當代建築的逆襲》一書(麥浩斯-漂亮家居出版),包括動態性、拓撲性、地景性、多項連結性……等,也成為現今團隊每次設計時首要關注的議題與切入點。

22.jpg

(佛山栢納維陳設藝術館,展現揉合陳設巧思與策展概念的空間營造。)

33.jpg

(北京MIBA釀酒大師藝術館,透過當代設計思維賦予老酒廠全新樣貌。)

44.jpg

(大陸陶瓷品牌VENIZEA企業總部,以質感工藝與互動科技打造前衛場域。)

 

充實T 型知識學,正面迎擊非線性時代

  邵唯晏不太愛談既定風格,他認為在非線性變動時代,設計已逐漸邁向輕量化、去中心化,即強風格漸蛻變成輕風格甚至去風格的全新階段。他將當代設計師比作演員,應盡力嘗試各式戲路,而非從頭到尾僅有單一公式。換言之,設計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針對業主需求以及基地空間的特色、在地化差異量身打造,演繹專屬風格。然而在風格上如此,類型亦是如此。邵唯晏本身雖為建築科,但從不侷限自我,近年來更涉略室內、景觀、工業、玩具設計,甚至還有都市規劃與策展,試著以設計的不同角度衝撞跨域界線,窺探更寬廣的可能。與此同時,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的服務也愈發多元,除空間設計與陳設軟裝,還跨足工程、運營策劃、設計教育和創業孵化器,透過T 型發展,建立多角化設計產業。

  能從空間設計跨足不同產業,邵唯晏表示,這或許與他具包容性的性格有關,「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也許只是我的個性剛好符合非線性時代的特性,若時光倒流10 年恐怕就沒這樣的機會了。」因此,邵唯晏提醒,在資訊爆炸、資訊極為扁平的世代,技術和知識早已不再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即便一般人也可能作出設計美學判斷。所以當代設計師必須經質變才不至於被淘汰,設計師養成也不再只能仰賴學院,而是應更全面了解吸收生活中有關新知。邵唯晏提到,過去人們所熟知的8 大藝術如今已順應潮流新增了第9 大類,即電玩遊戲。未來一位好的設計師勢必得從這9 大藝術整合的互聯網絡觀察、汲取養分,尤其建築向來是其中發展最慢的一環,相關從業人員更要透過共享資源拓展T 型知識,進而獲得創作靈感,例如強迫自己閱讀跨領域書籍,或者鑽研大師之作。

 

搭上跨界狂潮,翻玩設計延伸創作版圖

  對邵唯晏來說,能無止盡地學習,是他從事跨界設計的初衷與堅持下去的動力。他認為,建築師在這波浪潮底下相對具優勢,拜建築系嚴謹的訓練所賜,多數人的思考較為宏觀,擁有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重視邏輯推演、遵循美學,理性與感性兼備,很容易跨足其他領域。但他提醒,此般優勢亦是盲點,建築師要管理的環節太多,是整合者也是溝通橋樑,從設計、結構到法規、設備,有時沒辦法在單一點上停留太久,不若其他產業細膩、深化。

  所謂隔行如隔山,跨界往往得面臨專業領域轉換的問題。對此,邵唯晏並不否認許多know-how 畢竟還是不同,初期勢必得歷經一陣撞牆期,但這卻也是最有趣的地方。況且,他恰可善用建築人擅整合的專長,徵得專業人才資源,與他們共同學習成長。其過程雖然艱辛,但在資訊扁平的時代,人才相對好挖掘、容易組成團隊,也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地並肩前行。

  因應全球化局勢,邵唯晏近來也成功走出台灣,尤其活躍於大陸設計圈,不僅替水泥磚品牌Florina 代言,也擔任磁磚品牌薩米特的COO 首席設計顧問和DR.D 設計研究院的設計總顧問,更為上市公司大自然木地板與高級男裝品牌DIKENI 跨界聯名,打造零售3.0 世代強調跨域合作、重視互動體驗的新商業空間。

  被問及未來職涯,邵唯晏笑著說,真的沒有為自己訂定什麼明確目標,「我只會繼續努力朝喜歡的方向去走,做到不能再做了為止。」目前他正嘗試製作玩具公仔,挑戰從原創設計、量產到找尋渠道販售,皆靠一己之力完成。至於再下個階段,邵唯晏預言,或許會是藝術創作,「我覺得做任何事首先要有興趣,這樣方向才會明確。」蓄勢待發,企圖締造進擊的設計王國。

9.jpg

(打破格局限制,利用浴池作為居家空間重心,搭配綠意景觀,提供屋主宛如度假般的放鬆心情。)

0.jpg

(大陸廚具電器品牌廚源,藉杭州良渚遺址文物的色彩、線條勾勒其展售空間。)

11.jpg

(黑浮咖啡台南萬昌店,運用簡約的設計語彙打造當代人文餐飲空間。)

 

邵唯晏

現任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總監,交通大學建築所博士。作品涉及建築、室內、景觀、工業、玩具設計與陳設軟裝,被喻為跨界設計鬼才。同時任教於中原大學、中國科大、南應大、福建農林大學等校,尤擅電腦輔助設計及電腦輔助生產(CAD/CAM),實務與學術研究等身。曾獲2018、2017義大利A'Design Award、2017德國iF DesignAward與Red Dot Design Award、2017日本Good Design Award與JCD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以及2 0 1 6 英國L o n d o n D e s i g n Awards、FX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s與SBID 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等國際獎項,並曾於2008年代表台灣參與日本安藤忠雄海外實習計畫(AndoProgram)。近年來更活躍於兩岸,承襲當代非線性思維,企圖打破既有框架,受媒體封為「野蠻的80後」。

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2010年創立於台北,跨足空間設計、陳設軟裝、運營策劃、設計教育和創業孵化器等全方位服務。另設有台南、北京、杭州、金邊分部,以及新加坡、義大利辦事處等多個據點,同時擁有完整專業的工程施作體系。竹工凡木即「築」字分解出的部首,間接暗示團隊的核心價值不再只是建構(construction)空間,而是透過解構(deconstruction)的過程找出特有切入點,輔以最純粹的設計手法。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 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1531723426-732665397_n.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整理_高毓霠 資料暨圖片提供_Serpentine Gallery 攝影_ Iwan Baan、CuauhtemocGarcía

 

水泥瓦片疊砌日晷光影空間

未命名.jpg

© Frida Escobedo, Taller de Arquitectura 圖片提供_ Serpentine Gallery 攝影_ ©2018Iwan Baan

 

每年夏天,備受矚目的建築界年度盛事,即是英國倫敦肯辛頓公園的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總會建造一座臨時展館----「蛇形藝廊展亭」(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今年的展館設計,由來自墨西哥、同時也為藝廊展亭開展以來「最年輕」的建築師Frida Escobedo 擔當設計,建造一座兼融墨西哥與英國特色的幽靜黑色庭院。

 


位於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肯辛頓花園的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是當地著名的當代美術館。自2000 年以來,每年夏季都會邀請國際上享有盛名的建築團隊,在藝廊正門前的草坪上設計一座臨時展館/展亭,稱作蛇形藝廊展亭(Serpentine GalleryPavilion),民眾能來此自由參觀,駐足休憩與看表演,從中拉近藝術、建築與人的距離,舉辦迄今已18 年,展亭更成為英國民眾每到夏最鍾愛的熱門休閒去處之一。
今年的蛇形藝廊展亭由墨西哥建築師FridaEscobedo 擔任主創設計,以英國傳統建材搭建出墨西哥民居風格的黑色蛇形展亭。她是蛇形藝廊的設計師中最年輕的一位,同時也是繼Zaha Hadid(札哈‧ 哈蒂)之後,第2 位獨立主導設計的女性建築師。以注重利用公共空間設計手法而聞名的FridaEscobedo,這次為蛇形藝廊所設計的展亭,是由2 個重疊的矩形量體圍塑而成的庭院結構,其靈感源於墨西哥民居,參考墨西哥住宅中常見的庭院形式,並做出新的詮釋,將墨西哥建築的典型元素和倫敦當地的建築風格作融合,與倫敦的文化環境產生聯繫與火花。

 

以創新手法,玩出日常素材的可變性

在新聞發布會上,Frida Escobedo 陳述這次展亭的設計,是源於歷史和材質的交匯,並與倫敦這座城市創建密切連結。她以一種創新的方式,讓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質,以簡潔的形態在建築中成為表現時間流轉的媒介。

展亭立面就地取材的選擇英國常用的水泥屋瓦再造而成,以左右錯位90 度及類似雞冠花狀的排列方式堆疊,讓這些水泥瓦片猶如掛毯般鋪排整個庭院,也藉此模糊建築與植物之間的界限,使其完全融入在地環境之中;帶有曲面的瓦片與瓦片之間則是通透的,會形成帶有墨西哥特色的鏤空微風牆(Celosia),讓光線與徐風能自在地穿梭其中。至於庭院屋頂則以彎曲的鏡面天花板來鋪設,並設置一處三角形的淺水池,Frida Escobedo 企圖利用光線、水和幾何量體,在光影、反射與折射的手法表現下,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讓展亭塑造猶如「日晷」具體化表現朝夕變換。

由於這座展亭的發想有受到格林威治倫敦皇家天文台子午線的啟發,所以在2個重疊矩形量體組成的展亭,除了一個量體與後側的蛇形畫廊保持平行外,另一量體的南北軸線,則與數英里以外的格林威治子午線平行,藉此強調出展亭具有「日晷」的特性。深信建築總是「未完成的」,Frida Escobedo 指出,透過地域特色與人的行為會不斷豐富建築,對於這次的夏季展亭,她著重的並不在於建築的外觀,而是人們在這個空間裡的感受與體驗,Frida Escobedo 希望這個建築具有表演性,能夠不斷地撞擊出火花,鼓勵民眾與建築有更多的互動與反應。蛇形藝廊藝術總監Hans Ulrich Obrist 也認為,在墨西哥和英國元素的影響下,這個展亭將成為一個靜思和邂逅的好地方。

 

Key Points──展覽趨勢解析

 

1.反射手法,創建流動空間

展亭內的彎曲鏡面天花板及淺水池配置,讓建築物變身「日晷」具象化,參觀民眾遊走其中,依循著反射材質所映照的粗糙瓦片肌理與光影變化,即能感受一天朝夕變換的視覺流動感。

2.jpg

© Frida Escobedo, Taller de Arquitectura 圖片提供_ Serpentine Gallery 攝影_ ©2018Iwan Baan

3.jpg

© Frida Escobedo, Taller de Arquitectura 圖片提供_ Serpentine Gallery 攝影_ ©2018Iwan Baan

2.水泥瓦片篩濾舒適光線與通風

汲取自墨西哥特色的鏤空微風牆(Celosia)概念,以水泥瓦片左右錯位堆砌展亭立面牆,穿孔的水泥瓦片將光線與自然風過濾到建築內部,讓建築內部更加涼爽,實現了交叉通風,同時又保有這處庭院幽靜的氛圍。

4.jpg

© Frida Escobedo, Taller de Arquitectura 圖片提供_ Serpentine Gallery  攝影_ ©2018Iwan Baan

5.jpg

© Frida Escobedo, Taller de Arquitectura 圖片提供_ Serpentine Gallery  攝影_ ©2018Iwan Baan

 

Frida Escobedo

1.jpg

圖片提供_ Serpentine G a l l e r y 攝影_©CuauhtemocGarcía

1 9 7 9 年出生在墨西哥城,Frida Escobedo於2006年成立個人建築事務所,其獲獎作品主要為活化城市閒置或老舊空間的再利用工程。2004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FONCA)授予青年創造者獎學金;2008年被瑞士建築團隊Herzog&de Meuron選為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100項目的建築工作室之一;2009年,榮獲由紐約建築聯盟主辦的年輕建築師論壇得主;2013年,獲評選為勞力士導師和ProtégéArts Initiative的建築項目3名入圍者之一,並被提名為Arc Vision女性獎和IakovChernikhov獎;2014年,於倫敦設計博物館進入年度設計大賽入圍,並被提名為伊利諾理工學院美斯皇冠大廳美洲獎,同年也獲得阿根廷羅薩里奧舉辦的伊比利亞美洲建築和城市設計雙年展(IXBIAU);2017年,榮獲紐約建築聯盟頒發新興建築獎。

 

info:

2018 英國倫敦蛇形藝廊展

地點:英國倫敦肯辛頓花園
展期:6/15∼10/7
網站:www.serpentinegalleries.org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1531723426-732665397_n.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整理╴李奕霆 資料暨圖片提供_柏成設計J.C. Architecture 攝影_黃思寧、鄭晴方 

 

高額獎金鼓勵學子旅行見學

1.jpg

攝影_黃思寧

台灣設計界金額最高的旅遊獎學金「Out Scholarship」於6 月1 日公布年度新科得主,由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朱弘煜、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林伃恩、英國瑞文斯博設計學院Tonderai Maboreke 等3 名學生摘下桂冠,各獲NT.10 萬元獎勵。其中,朱弘煜計畫前往西班牙,探究巴塞隆納如何有效創造友善的都市公共空間;林伃恩預計赴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進行校園巡禮,觀摩其設計教育環境;Out Scholarship 首位外國得主Tonderai Maboreke 則將來台實習,把在設計公司累積的實務經驗,以及對亞洲、台灣設計現況的觀察帶回歐洲與母國辛巴威。

未命名.jpg

封面.jpg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學生黃思寧(2016 Out Scholarship得主)遠征歐亞大陸,遊歷俄羅斯、

德國、義大利等國度,展開與古典及當代建築之間的對話。攝影_黃思寧

 

柏成設計J.C. Architecture 總監邱柏文自2015 年創辦Out Scholarship 以來,累計至2017 年為止,已有10 名建築、室內設計、都市計畫、土木工程及景觀設計專業的台灣學生受獎,足跡遍布全球共11 個國家、63座城市,總獎金達NT.100 萬元。該計畫緣起於邱柏文在大學任教時發現,許多學生並不清楚自己用了錯誤的角度看待設計;他們也許滿懷理想,卻缺乏勇氣和資源與世界接軌,進而迷失方向。邱柏文強調,「提案人的在校成績絕非主要遴選標準,最重要的是能讓評審窺其思想核心、熱情以及組織能力。」他以2017 年的得主鄭晴方為例,她總能自信地分享於荷蘭的精采見聞,以及將建築內化於心的感動;即便非專業聽眾,也可以很直接產生共鳴,這正是身為專業設計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邱柏文也期許所有獲選者成為外交大使,在與人交流設計觀點之餘,宣傳歷史文化。例如2016 年的得主黃思寧就曾隻身橫跨西伯利亞,向途中初識的當地青年深入介紹自己究竟來自何方。今年度的獎助計畫再次由柏成設計J.C. Architecture 領軍,並與大塊設計、築遠工程顧問、信德開發建設、晨室空間設計、開物設計、永聯物流開發等單位合作,贊助推廣海內外學子暫時跳脫舒適圈,激發未來人生想像,也藉此拾獲創作養分。(Out Scholarship /報名www.outscholarship.com)

2.jpg

3.jpg

4.jpg

 

6.jpg

7.jpg

5.jpg

台科大建築系學生鄭晴方(2017 Out Scholarship得主)周遊阿姆斯特丹、海牙、

台夫特、鹿特丹⋯⋯等荷蘭大城,尋覓人、土地和水的關係。攝影_鄭晴方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1531723426-732665397_n.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整理╴李奕霆 資料暨圖片提供_Fornasetti、Light Polymers、Arte

 

把建築搬進室內

建築元素豐富軟裝線條

創立逾半世紀的義大利家居品牌Fornasetti 於今年米蘭傢具展發表Architettura Celeste 系列傢具傢飾,是現任總監Barnaba Fornasetti為感念品牌創辦人Piero Fornasetti 而推出的致敬之作。Piero 不僅是義大利知名跨界藝術家,同時也是Barnaba 的父親,其作品時常反映建築與室內軟裝之間的關係。本系列便以此為靈感核心,運用在過去順應天文現象而造的古老建築作為圖騰紋飾,象徵人類與自然界共生所傳承的智慧結晶。另一方面,系列中揉合的天空藍色調既平衡了歷史題材原有的陳舊刻板印象,亦引人進入宛如抽象畫作般的異想世界。(Fornasetti / Architettura Celeste / www.fornasetti.com)

12.JPG

 

健康照明

還原空間本色的護眼新科技

美國矽谷新創光化學公司Light Polymers 與台灣工研院合作,成立實驗基地,研發特殊奈米水相液晶懸浮技術,推出Crystallin 光學膜系列照明產品。其高演色性、舒適色溫,以及完全消除有害藍光和紫外線等特性,相當適合應用在居家與商業空間,不僅忠實還原室內軟裝的色彩,更為使用者的眼部健康把關。(Light Polymers /Crystallin / www.crystallinlighting.com)

13.JPG

14.JPG

 

動物樂園再現

野性之美躍然紙上

荷蘭家居品牌Moooi 與比利時壁紙製造商Arte攜手合作,以斑驢、渡渡鳥、矮犀牛、傘形烏賊⋯⋯等10 種已滅絕的生物作為視覺意象,打造精緻奢華的Extinct Animals 系列壁紙。動物紋壁紙雖然常見,但多數的絕種生物並無照片可供描摹,設計師僅能仰賴過去旅人和藝術家遺留的珍貴素描,重新建構牠們的皮膚肌理,進而創作出散發濃厚異國色彩的圖騰紋飾,追悼那曾存於世上的精采生命。(Moooi x Arte / Extinct Animals / www.arteinternational.com)

15.JPG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0.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整理╴高毓霠、余佩樺 資料暨圖片提供_國立臺灣美術館、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徐純一、林志峰

 

「一O七年全國美術展」」──百花齊放‧相互輝映

 

展現臺灣藝術多元面貌與人文關懷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所承辦,並被視為臺灣美術界具有指標性美術競賽展覽的「全國美術展」,迄今邁入第8 屆,今年收件數共1,323 件,其中有174件作品脫穎而出。今年作品均反映出創作者多樣的藝術視野,除了作品形式上的美感,更不乏有關懷時下社會與環境議題的作品。水墨類金牌獎得主王意淳重視傳統山水技法,並帶入西方元素,以人為出發,藉由作品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油畫類金牌獎得主蕭慶知則以自己當背包客時所見的紐約風景入畫,將從小在建築模型與手稿中成長的自身經驗融入創作當中,展現出更多元藝術創作的可能性。(國立臺灣美術館/「一O 七年全國美術展」,即日起∼2018/8/26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 號)

6.JPG

蕭慶知,〈城市印象.紐約〉,107年全國美展油畫類金牌獎

7.JPG

王意淳,〈零〉,107年全國美展水墨類金牌獎

 

「紙的進化論」──一窺紙廠的華麗轉身,擴增紙的想像

 

體驗匿藏於紙中的想像進化

關於「紙」,你的認識有多少?乘載著百年製紙興衰的中興紙廠,由宜蘭縣政府接手再造為「中興文化創意園區」,開啟了老廠房重生運用的契機,讓原始純粹的倉庫轉化為文創場域。「紙的進化論」特展,共分為3 大主題區,從「紙的知識考」啟程遊歷紙的發展過程與材質演進;透過「紙的創意學」感受紙張如何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來源,以及平面、包裝、書幀設計呈現不同層次的紙質想像;最後民眾可穿梭紙林,以鳳嬌催化室打造的「紙的自由式」作為展覽的終點,是一個結合知識、藝術創意與想像力,並透過「身體」體驗紙張環繞如何觸動多重感官的非典型特展。(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紙的進化論」,即日起∼ 2018/8/12 /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二段6-8 號)

8.JPG

瑞士聲音裝置藝術家Zimoun,運用瓦楞紙材打造建築形式般的聲音雕塑

 

 尋建築的「相」與「質」──「更可居」建築展

 

感受當代空間與生活美學融合之妙

長期以來專注於當代空間的類型研究與公共空間好奇性探討的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為探尋建築的「相」與「質」,藉課程學習過程中所編彙出分析論述之表板,以及以複合材料構築傳統實體模型、先進數位媒材之虛擬空間導覽系統⋯⋯等,構築出「更可居」建築展系列活動,不只展出具體模型、影像,更將舉辦多場講座,藉由不同角度與民眾對話,並分享當代空間與生活美學融合之妙。(「更可居」建築展,2018/7/7 ∼ 2018/8/5 /台中文化創意園區S01 館)

9.JPG

10.JPG

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林志峰之作品

11.JPG

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徐純一之作品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0.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_高毓霠 資料暨圖片提供_自由落體設計 攝影_鄭鼎 

 

08-1.jpg

 

 

(擴建後的用餐空間,相較原空間的洗鍊白色基調,改以溫潤的藕色框構空間主體,與木地板、大理石及淺灰低背沙發,更帶出一分溫暖柔和的氛圍調性。)

 

  以分享概念傳遞純粹美好的生活饗宴。沒有大馬路上的眾聲喧嘩,「輕地方WindScape」猶如其名,鄰近新竹護城河畔,伴著微風,樹葉縫隙篩落的陽光和夾道蟲鳴,透出蘊含50 年代日本人家的空間質韻,讓人在忙碌的生活步調裡,輕輕放下工作,喝一杯午茶,或嚐一塊手工蛋糕,感受遠離塵囂的舒心。負責整體品牌與空間規劃的自由落體設計董事長陳俊良談到:「輕地方籌備超過3 年時間,才於2017 年試營運。」當初是因為家人生病,使得不碰甜食的創辦人王淑媛,開始研究新鮮果醬與甜點,最後選擇以最健康、新鮮的食材製作法式點心,更設立了這家咖啡店,期以分享的概念傳遞更健康的飲食理念與美味。

08-2.jpg

 

(簡約台灣舊檜木手工重製的備餐櫃,於斜陽的映照下,更能顯出原木手作細緻觸感與溫度。)

 

  為扣合咖啡店強調的自然健康屬性,陳俊良運用了極簡的設計語彙來呈現空間,參考50 年代日本民居空間氛圍,主用餐區以自然乾淨的各色白搭構而成,壁色、地板以及細瓷等,搭配檜木天花板、原木長桌,及50 年代的烏木色低沙發,並陳列各式藝品為鄰,打造出近似巴黎羅浮宮的Cafe Marly 氛圍,讓輕地方不僅能品嚐健康、新鮮的法式甜點、咖啡、茶飲,更因為這些藝品擺設,成為豐富視覺美感的藝廊咖啡店。為持續推廣健康吃甜點的概念,近期輕地方更擴大營業,新增設一側用餐空間,選擇藕色為主色調,增添柔美溫潤氣韻,但同時擷取原空間的檜木天花元素,於新的用餐區打造一面檜木牆彼此呼應,讓2 處空間保有各自獨立的空間特性,但又能彼此串聯,延續整體空間語彙,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輕鬆自在的享受當下。(輕地方WindScape /新竹市東區文化街106 號/ www.facebook.com/windscape2016 / 03-533-5979)

08-3.jpg

(素雅的店內空間陳設講究,以藝術品在細節處營造畫龍點睛的效果。)

 

08-4.jpg

(法餐的精緻食器與料理更是相佐相融,店家特意選用玻璃工藝師林靖蓉的玻璃器皿來盛盤,品味的不只是舌尖上的甜點逸

品,連視覺同樣感受到藝品的匠心之美。)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1531723426-732665397_n.jpg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整理_余佩樺、高毓霠 資料暨圖片提供_onefifteen初衣食午、群光電子、阜都精品衛浴IMAXBATH公司

 

盛夏的異國情調

實現對摩洛哥的所有想像

今年適逢時尚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逝世10週年,onefifteen 初衣食午以其在摩洛哥的生活為藍本與靈感來源,打造一個摩洛哥花園,並推出一系列的傢具傢飾品。整個系列蒐集了象徵在地文化且色彩豐富的手工編織毯、皮革製品、白金屬器具,以及木製傢具等工藝品,這些單品在當地有著重要意涵,更能看出在地對於色彩、印花及圖騰的詮釋。以手工編織毯為例,其大膽鮮豔的色彩與圖案,便能看見北非傳統文化以及當地柏柏爾族婦女的質樸真實。(onefifteen 初衣食午/手工編織毯、白金屬器具、木製傢具、皮革製品/02-8773-0115)

16.JPG

 

功能、美型合而為一

專屬於台灣市場的品牌

群光電子與日系品牌amadana 有了過去的合作經驗後,於今年6 月共同推出「ONEamadana」系列家電。隨世代人口結構轉移,台灣愈來愈多單身族與小家庭族群,因應這樣的市場需求,推出這專屬於台灣市場的品牌,並研發出以1 人∼ 1 個小家庭所需的家電產品。產品外觀造型俐落、簡約,使用介面更易理解、操作更趨直覺,讓功能美型能合而為一。目前全系列產品包含:烤箱、微波爐、電磁爐、快煮壺、電飯鍋等,接下來還會再研發推出除濕機、吸塵器等產品。(ONE amadana/烤箱、微波爐、電磁爐、快煮壺、電飯鍋/ www.amadana.com.tw)

17.JPG

 

如沐森林的輕鬆氣息

擷取自然色調與溫潤質感

一掃衛浴產品死板形象,義大利衛浴品牌CATALANO 推出的COLORI 系列,依循自然形態與色彩為出發,透過創新特殊技術處理顏色與陶瓷啞光表面,並以連續曲線與細邊設計打造出纖薄、平滑的面盆質地,為衛浴空間更添柔和自然氣息。此設計不僅榮獲了2017 Good design™ 優秀產品設計獎,現更為The Chicago Athenaeum 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的永久設計蒐藏。
(CATALANO / COLORI 系列/ www.catalano.it)

18.JPG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0.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整理_李奕霆 資料暨圖片提供_臺北市立美術館

親身踏上傳奇建築師的生命之旅

1.JPG

台灣國寶級建築師王大閎於5 月28 日辭世,享嵩壽101 歲。為緬懷大師畢生奉獻、持續發揚其美學精神,「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協會」將王大閎原於台北市建國南路的私宅模擬重建,落腳臺北市立美術館南側的美術公園,並贈予北市府從事研究及教育推廣,現由北美館以「王大閎建築劇場」正式對外運營。王大閎為台灣建築界的指標性人物,作品結合東西方元素,展現古典風華與現代簡約並陳的獨特況味;他亦兼擅文學創作及翻譯,為空間注入詩學哲思,遂享有「建築詩人」之美名。如今,王大閎建築劇場的成立,正藉由故居再現,輔以劇場式、情境導引式的互動展演裝置,讓參觀者能夠透過虛擬實境體驗,於宅內自在遊走、觀察,進一步窺探當代建築大師的生命歷程以及美學觀點,也為台灣建築史新添一處跨界設計場域。

 

2.JPG

3.JPG

5.JPG

4.JPG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漂亮家居 7月號/2018 第209期

0.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