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化率節節升高,《漂亮家居》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合作,針對超過台灣1,000名35至60歲國人做「老前住宅規劃大調查」,透過問卷,除了解國人對「老前」的認知及目前對於退休規劃與住宅準備狀況,並找出民眾對於空間規劃上最受重視的需求,同時綜合各界領域的觀察分析與建議,歸納出老前住宅規劃重點!
▲資料蒐集 2014年8月7日至8月22日
▲有效樣本 1,068份
▲研究對象 台灣地區35歲以上民眾
▲抽樣方式 採立意抽樣,男女比例各半,35至44歲:45至55歲:55歲以上約4:4:2。樣本來源為1.Google Docs:針對台灣地區35歲以上民眾發送網路問卷,及2.東方快線會員Panel:針對台灣地區35歲以上民眾採電腦隨機抽樣發送問卷,合計回收樣本1,068份。
▲訪問方式 網路調查
▲抽樣誤差 95%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3.0%
P o i n t 01住宅現況若不符退休空間55歲前應著手老前住宅規劃
及早設想居住規劃,55歲前著手完成老前住宅
在調查結果中,關於「目前對退休後的住宅進行準備與規劃了嗎?」,其中在35至39歲、40至44歲的調查年齡層中,分別有27%、27.2%的人認為「退休前6至10年」開始做住宅規劃,甚至在這兩個年齡層中,分別也將近2成的人已經正在開始做老前住宅的規劃,在50至54歲、55至59歲、60歲以上各個年齡層中,則分別有26.2%、30.9%、40.3%的人選擇現在著手規劃退休住宅。
東方線上&東方快線行銷副總監李釧如分析:「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35至44歲的輕熟族,因為接受資訊較豐富,普遍皆有退休的危機意識,認為現在或退休前6至10年就應提早做規劃,但他們多半在想像與醞釀階段。而在45至54歲年齡層中有5成皆認為退休前5年再做打算即可, 55歲以上的年齡層則多是正在進行住宅準備與規劃,探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嬰兒潮時代的平均結婚年齡約25歲,目前正是他們處於50至60歲年紀時,不僅是他們子女開始求學或離家工作的時期,慢慢他們也即將要退休,因此,50至55歲時,他們會開始設想未來住宅的藍圖,並且在55至60歲時會實際去執行退休後的住宅。」
經手過不少熟齡住宅的王俊宏室內裝修設計設計師王俊宏認為,「若希望未來能有舒適的老前住宅,一定要及早做準備規劃,最好在自己仍擁有裝潢主導權、身體狀況良好的年紀時就開始設想住宅安排,建議55歲前實際著手裝修或調整空間,讓住宅設計符合退休後生活,依居住成員的作息習慣打造機能空間,並在材質、設備與動線加入老年安全的考量,未來才能享受安全無憂、舒適自在的生活!」
P o i n t 02 規劃老前住宅前應先決定居住類型的安排
6成以上民眾希望退休後享受兩人世界
調查中,關於「請問您期待退休時的居住型態為何?」,其中,超過6成民眾期望「與配偶或伴侶同住」﹝60.1%﹞,代表大部分人希望能與另一半同住,享受退休夫妻的兩人世界,而有2成以上民眾選擇「與子女或爸媽同住」﹝22.7%﹞,約有1成以上民眾選擇「自己一個人住」﹝9.3%﹞,從數據中,可再發現到一個現象,在50至54歲、55至59歲、60歲以上各個年齡層中,分別有23.6%、
18.3%、38.3%選擇「與子女或爸媽同住」,尤以60歲以上民眾比率最高。
李釧如分析:「60歲是進入後半人生的重要關卡,此時面臨退休到來,60歲前即使沒有與子女同住,仍能獨立自主、享受生活,但過了60歲後,慢性疾病多,行動與健康已大不如前,且老化速度會非常快,因此,考慮到後的照料,與子女同住的機率會因此提升。」
三代同堂為未來超高齡社會的理想居住類型安排
規劃老前住宅前,應先決定日後居住型態,林萬億表示,「若預計退休後過兩人世界,趁退休前2至5年前盡快整修,若是決定與子女或父母同住,青壯世代應先決定好居住類型,也要想好住宅規劃,應朝二代宅、三代同堂或三代同鄰方向執行,面對未來高齡社會,建議選擇三代同堂解決托兒及托老問題。祖父母若身心健康,能協助照顧孫子女,則兒子媳婦才能安心就業,同樣地,如果祖父母年邁體衰,則由兒媳、孫子女就近照顧年老的祖父母。為了兼顧隱私與便利,除了與父母同住一屋簷下外,還有另一種形式,就是『三代同鄰』,為可住在同一棟大樓、同一個社區或同一條街上,最好是在『一碗湯不會冷掉』的短距離範圍內,維持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親密關係,可以彼此照顧又不會互相干擾。」
文_于靜芳 攝影_Yvonne、王正毅 專業諮詢_國立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 林萬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東方線上&東方快線行銷副總監李釧如、王俊宏室內裝修設計設計師 王俊宏、大雄設計Snuper Design設計總監 林政緯、何侯設計設計師 何以立、好室設計設計師 陳鴻文 資料來源_EOLembrain東方快線
更多精采完整內容請見《漂亮家居163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