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每年進行一、兩次「家計會議」
只要活著就得花錢。這是人類成為社會性動物的宿命。隨著壽命延長,人類活到80、90歲雖然是件令人欣喜的事;但一方面,生涯成本自然跟著增加。退休後幾乎所有人賴以為生的收入來源都只有年金,由於年金也因為政府財政困難,不僅把支付年齡提高到65歲以後支付,甚至最近還有研議是否要延至70歲以後支付的傾向。根據《日經Money》進行的「老後資金意見調查」,十人當中有四人「很擔心老後資金」的調查結果,正反映出人們的憂慮。有關老後資金的想法,這個調查呈現以下結果。
‧非常擔心...37.3%
‧稍微擔心...42.4%
‧不怎麼擔心...16.4%
‧完全不擔心...3.9%
(二0一二年十月網路意見調查,回答者平均年齡52歲,75%仍在職。)老年後究竟需要多少費用的資訊眾說紛耘。在網路上搜尋「退休後所需費用」,有出現高額的1,000 萬元,也有出現600萬元的數字。
這些費用的計算基礎如下:根據二0一四年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65歲以上的族群,每月平均消費支出是40,552 元,可支配所得則是47,677 元。在這個狀態下,假設夫妻都活到90歲為止,60歲以上除了年金以外所需的費用為1,000 萬元。另外一種說法,夫妻若是老後希望過著悠哉的生活,每月基本需要24,700 元。(二0一三年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依照這個數字推估,則退休後的三十年間所需的數字約為600萬元。
講起來好像有點不負責任,這樣的金額如何準備,我不是經濟專家,無法分析年金行政和這個數字未來的關係。
我對於《日經Money》這項調查在意的是回答「擔心」的人約占八成,回答「不擔心」的人占兩成,其後進行的分析如下。
老後資金回答「擔心」的人,和回答「不擔心」的人,他們之間的差異究竟在哪裡呢?最大的差異是「擔心」的人,無法具體掌握自己的資金現況,莫名地感到不安。比方說,回答 「 擔心」的人,知道能從政府機關獲得多少年金的人只占了一成。
另一方面,回答「不擔心」的人,有三成的人很清楚未來能得到多少年金,對於老後生活規劃有具體輪廓,也經常和家人商量退休後的生活規劃。不僅是對於未來能夠領取多少年金、教育費用、房屋貸款等今後該怎麼辦。另外,老後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想達到期望的生活規劃需要多少資金?夫妻若是經常討論退休後的話題,就不會有茫茫然的不安。缺乏正確訊息、夫妻沒有共同討論,這麼下去只會加劇對老後生活的不安,實際上,其中也有擁有近一億資產的人,卻回答「非常擔心」的人。
當然,某個程度的資金確實是必要的,總不能畫餅充飢。因此,我建議各位50歲開始,夫妻一年至少開一∼二次「家計會議」,確實掌握家裡的老後資金計畫概況。這麼一來,就能讓老後計畫的問題變得明確,能夠看清兩人未來該努力的方向。
兩人今後一起同心協力,夫妻之間更能建立對彼此的信賴感,同時這樣的信賴感就能成為突破莫名不安的原動力。對於老後資金的不安,掌握具體數字後,就能看到解決之道。
清楚界定「唯獨這個不能省」的領域
「沒辦法,因為只能靠年金生活。」這句話幾乎成了口頭禪,不論什麼都撙節開支的結果,連心靈都萎縮了。不過,要是看看已經開始用年金生活的前輩,也有很多人能夠在有限的範圍內過得充實愉快。O原先是在醫院負責行政工作,她的個性開朗,總是有話直說,連離過一次婚的事也毫不忌諱地說出來,據她本人的說法,「沒有比現在更快樂的人生了!」看看她的年金生活,最令人佩服的是:她很清楚地界定了一個「唯獨這個不能省」的領域。她很喜歡古典音樂,而且不僅限於音樂CD,她屬於有機會就儘可能去聽現場演奏的類型。於是她加入NHK 交響樂團的會員,定期演奏從不缺席。一旦確認米蘭歌劇等海外一流演奏家會到日本時,她即使花數萬日圓也再所不惜,一定會早早訂票到現場聆聽。據她說,她每個月都會有固定額度是使用在這些「奢侈」的花費上。她笑著說:「當然,相對之下平常的生活就很節省嘍。」不過因為能夠現場聆聽音樂會,讓她滿足心靈的奢華,「所以就算平時過著節儉的生活,我也不覺得苦。」O將生活中該簡樸和希望奢侈的項目分得一清二楚,可說是在有限的年金中滿足心靈富足的範本。這麼做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並不容易,從50歲左右開始就鎖定「唯獨這個不能省」,就能夠像她一樣,實踐富裕滿足的年金生活。你想實現什麼樣的退休生活,讓心靈更富裕,差不多是該決定哪些該簡樸、哪些想奢侈的時候了。
更多相關內容請鎖定《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