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漂亮家居 圖/Amily
當「文創」這個名詞大放異彩,文青、台灣設計師等詞成為最新時下代名詞,大家似乎都似懂非懂地接觸著所謂的文創時代,而真正「活在文創界裡的人」,這位年輕陶藝家黃筠筑,以堅持自我的小小反骨精神,離開文創大觀園的台北,回南投故鄉,埋首創作,走自己跟別人不同的路。
別人眼中年輕藝術家黃筠筑,陶藝是她現在生活全部。
「一個人悶著做能說好也是不好,好的是不會被影響,不好的是缺乏刺激」,陶氣女孩黃筠筑這樣樂天地自白著。人稱陶老闆、陶氣女孩的她,放眼望去,繽紛的創作配上她簡單開朗的個性,不管是陶器還是陶氣,代表她都是再適合不過了。
從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走著本科系路的她,先是回到了故鄉南投開設工作室,開啟一路懵懂嘗試的旅程,從陶藝世界探索到陶藝市場,如鄰家女孩般的她,一個人包辦創作到販售的所有大小事,如今在6個店家固定販售作品,橫跨北中南全台灣,對她來說,喃喃自語的創作已不再是最值得開心的事了,能用自己的作品去與人「交流」,更是現在最心滿意足的事。
陶器的加與減創作
就是自己剛剛好藝術家人生
成為陶藝家7年,別人眼中藝術的這條不歸路,她在去澳洲打工度假流放的一年,領會到屬於自己的命中注定,也因此比人早一步開始貫徹陶藝家的信念,「在與陶器絕緣的一年後,再碰到它,我才發現我還是喜歡陶藝。」然而在包羅萬象的藝術世界,為何單單鍾情於陶器?她說,陶作材料擁有無限的多變性和可變性,任何其他的藝術創作多只有加法或減法,但陶藝卻能有加也有減,舉例來說木雕只能減、油畫只能加,做壞了只能單方向的不斷增加或減少,但陶藝製作卻可隨時增增減減,並留下手感的痕跡,「學這個東西,好像沒有盡頭,正是令人著迷的地方。」
用繽紛色調
創造自我商品識別
用色大膽、圖案繽紛,是她最具代表性作品的特色,「使用化妝土的彩繪和刻花」是她的創作識別,別人以為她就是偏愛重色彩的花樣女孩那可就錯了,開朗的她丟出一句非常務實的回答,「其實沒有特別喜愛,那是為了殺出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在成立「陶來福工作室」初期,她兼過學校老師、跑過創意市集,也曾有過作品在Pinkoi網站2年一件也沒賣出去過的窘境,讓這位陶氣女孩首先面臨「創作陶」還是「實用陶」的天人交戰,從一開始排斥做實用性陶藝品,到慢慢發覺用藝品與人交流的奧妙,而開始改變了風格。
自認為風格太多的她說,是優點也是缺點,可以有很多創作元素,但卻不易讓人記憶,為了統一風格,她選擇了在色彩繽紛的器皿上做發揮,逐漸衍生出多彩豐富的可愛器皿,「做傳統東西人家不會記得是妳做的,做繽紛醒目的東西,人家才會記得妳是誰」,如今界定的迴路終於開始收成,人家看到活潑炫彩的手感陶器,終於能喊出那是「陶來福」的作品,成為了綿延她創作的動力。
許多人一定好奇,為何如此活潑開朗的女孩會取一個如此傳統的「陶來福」名呢?她笑著說,那是英文clay(陶)life(生活)的諧音啦!雖然在一人工作室裡生活,但是我看到不時就有許多朋友來造訪她,或許跟她學陶、或許哈啦、或許客人光顧,讓她生活依然精彩,現在一個月需創作約300件作品的她,看似比同齡者更早完成自己的夢想,但她懷抱繼續追夢的語氣說:「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未來有一天,能不要再做客製化的東西,我做什麼人家就欣賞什麼。」
職人帶你接觸工藝
陶瓷,所謂陶器和瓷器,其實在於材料的不同,陶器以陶土窯燒而成,具不透光和吸水性;瓷器則以瓷土製程,可透光且不吸水,也比陶器更難燒成。
陶藝品的工藝製程
How to make X6
點點碗
窯中溫度下降至50℃左右即可出窯,去除殘餘釉藥或磨平圈足即大功告成。
Step_1 塑形
將練土後的黏土塑形,成形的方法有多種,最常見者為轆轤成形,以旋轉台的離心力定型形為了避免乾燥,進行時手上必須不停沾水。
Step_2 半乾燥
成形後的素坏需等待半乾燥,視天氣狀態靜置約半天~1天,以不會再變形為主。
Step_3 修整圈足
在半乾的素坏表面加工修飾,製作茶碗時,會在此階段修飾下方1/3的外型和圈足。
Step_4 加工和裝飾
素坯加工包括化妝土(泥漿彩繪)、梳齒痕、刷痕、切麵等,此次以職人擅長的泥漿彩繪作為示範,碗內進行簡單雕刻,泥漿材料能更彰顯器皿的凹凸手感,窯燒後的色彩也會較為粉嫩。
Step_5 全乾燥+素燒(850℃)
放置10天左右讓素坯陰乾,再以約850∘C溫度素燒7~10小時,素燒的步驟能讓坏土更容易施釉或彩繪。
Step_6 上釉+釉燒(1,230℃)
將整個器皿快速浸於透明釉藥中,是陶品摸起來,表面光滑的原因,接著以約1,230∘C溫度進行釉燒,釉燒階段須顧及的變因有許多,如溫度、含氧量、作品倒下的可能性等,是較為費功夫的階段。
陶藝品鑑賞準則
Idea1 陶器與瓷器的分辨
陶器與瓷器在厚度、手感和聲音等面向皆有所不同,陶品讓人放鬆、瓷器讓人優雅,現在甚至有一種介於陶器和瓷器中間的「半瓷器」,連專家都不容易分辨。職人說,瓷器就像白吐司、陶器像全麥吐司,可以「吸水性」、「透光性」和「圈足」做辨識,陶器可吸水、不透光、圈足表層粗糙;瓷器不吸水、透光、圈足表層光滑呈現白色。
陶器,底部圈足粗糙,可簡單滴幾滴水,測試吸水性。
瓷器,底部圈足光滑多為白色,容器整體完全防水。
Idea2 輕敲檢查有無暗傷
實用性陶瓷器皿,可藉由輕敲的方式檢驗是否有暗傷(裂縫),以敲西瓜一般的方法,若聲音為清脆的就代表內部完整,若敲出來聲音是悶悶的音調,那可能要小心看不見的地方可能有隙縫,不適宜使用。
輕敲器皿杯身,清脆聲為正常之器皿。
更多相關內容請鎖定《漂亮家居152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