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空間帶有藝術、時尚化的氣息,瞬息萬變的線條與色彩,吸引著眾人目光。也因為商空設計引領著創意前端,進而帶入居家空間,對於這股潮流,設計師界如何看待?在這場座談會裡,有著許多有趣的思維。
圖片提供_城市室內設計
陸希傑 CJ Studio
台灣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英國AA建築聯盟碩士學位,現為CJ STUDIO以及shichieh lu個人傢具品牌主持人,曾入選為美國室內設計雜誌《INTERIOR DESIGN》75週年特集中之5位具潛力設計師之一,並獲得多項建築設計大獎。
Q1 居家商空化在何時開始影響台灣?
陸希傑:大概從90年代初期開始,早期,知名設計師林馬克就已經將劇場元素帶進居家空間中。而法國知名設計師PierreChareau的玻璃之家,也是歷史上經典的住宅,他運用了大量的鐵件,讓過去只用在商業空間的鐵件,進入了居家空間中。台灣的影響,大概是舉辦展覽當中,將此趨勢引進。其實回顧設計發展, 在70∼80年代,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的家打破住宅規範,將住宅空間劇場化。隨著西洋文化的影響,及居住習慣的改變,促使商空元素得以順利進入住宅空間。
Q2 為什麼商空元素可以順利被帶進居家空間?
陸希傑:這與民眾的身分背景息息相關,不同領域會有各自不同的商空元素。像是金融業背景的人,可能會使用雷射雕刻手法,讓空間有金融感。而有藝術背景的人,居家設計也會從某藝廊的創意發想而來。商空的機能,在某些程度上也可以挪用至居家,這也是為什麼商空元素可以被順利帶進居家空間的原因。
Q3 將商業空間的元素帶入居家空間時,會遇到什麼困難與瓶頸?如何克服?
陸希傑:大概是在流行元素與舒適機能當中取得平衡。商空畢竟重視表現,住宅須重視生活舒適度,如果使用過多商空元素,住起來可能不是這麼舒適。因此不論從建材使用或線條元素的規劃上,大概只能部分著墨,取得平衡後比較好。
Q4 你認為未來居家商空化還有什麼新的發展?
陸希傑:近幾年不論在建築或者室內設計,都已經由繁從簡,空間使用度也愈來愈自由,或許商空居家化也會興起,因為所有的設計還是在於人的使用。在未來,粗獷感的手法會漸漸進入住宅設計,讓住宅回歸到更原始、自然。而商空特有的流行線條,也會漸漸走回簡單,讓商空與住宅的區隔更為模糊。
Q5 你擅長用什麼樣的手法,讓住宅空間展現出商空感?
陸希傑:從線條元素與建材工法來展現,線條元素能給予空間不同的視覺效果,在我的許多案例中,可以看見我在線條使用上總是誇張卻不失平衡,即使90度角的曲折也讓角落圓潤。而工法上,在廚房的中島上加入鐵件雕刻,能使中島的氛圍變得活潑有力,地板台階的曲線也是不錯的設計來源。
圖片提供_CJ STUDIO
文_蔡銘江 專業諮詢_CJ Studio 陸希傑 圖片提供_CJ STUDIO、城市室內設計
更多相關內容請鎖定《漂亮家居1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