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50+開始過愉快生活的心理學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結婚、生子、子女獨立,然後又回到夫妻兩人的生活,這是典型家庭成員的變化流程。但是,許多夫妻往往到了中年以後,才驚覺夫妻兩人之間竟然沒有話聊,不知不覺中,彼此的思想差異已越來越大…

    日本心理學者渋谷昌三出版的新書《50+ 開始過愉快生活的心理學》裡寫到,根據調查,夫妻關係在剛結婚時為「愛情分數」的最高點,子女出生後則一路走低。原因是因為妻子的愛情從丈夫轉移到了子女身上,當妻子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子女身上時,夫妻之間的愛情自然就不如以往濃烈,這點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美國都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子女的存在不但不能強化家庭關係,反而還會破壞夫妻關係。

    而當子女要自立時,做太太的會陷入「空巢症候群」。子女離巢獨立,巢就空了;一直以來都是母親在照顧子女的生活,跟丈夫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當子女獨立後母親會感到失去生活重心,失去氣力或陷入憂鬱狀態。

 

    對夫妻來說,子女準備自立之前的那段時間,可能正是夫妻關係最危險的時候。這時候通常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熟年離婚,一種是重新建立夫妻之間的關係。在心理學上他們用「關係性」這個詞,認為夫妻之間需要再次提升兩人的關係性。

    有些人會說結婚數年後當夫妻關係不融洽時,應該要想辦法「恢復結婚當時那樣的關係」,很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所謂的關係性,是時好時壞,會隨時間而不斷變動的。這點必須隨時放在腦海裏頭,不可忘記;尤其是當彼此關係惡化時若是不馬上想到要「恢復」的話,馬上就會一路拉黑到底。

    可是男性一旦締造了良好關係之後,容易覺得這種關係會一直「維持下去」。所以他們會輕忽大意,就是所謂「上了鉤的魚就沒飼料吃」的態度。這下當彼此關係惡化時他們不願意面對現實,只會想著「老婆變了」,希望「回到以前兩人的那種關係」。

    你是否也認為只要老婆變成以前那樣可愛的女性,兩人的關係就會完好如初?

        在展開人生後半場之前,先把這種錯誤觀念改過來,再面對夫妻關係吧!

 

想擁有更好的退休生活,就看《 50+ 開始過愉快生活的心理學:78個老前生活態度,讓身心圓滿的人生智慧 》
getImage (1).jpg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節將近,許多人都想趁著一年的新開始

為自己設立新目標、為工作轉換新跑道

甚至開始想著:是否再工作幾年就可以退休了呢?

日本心理學者渋谷昌三出版的新書《50+ 開始過愉快生活的心理學》裡寫到,

驅使人採取行動的動機分兩種,那就是「內在的動機」「外在的動機」

所謂外在的動機指的是「為了家族」、「為了金錢」、「為了公司」、「為了獲得地位」等為了得到外來報酬的動機;

相對地,內在的動機則是以自己感動有趣、快樂而轉化為原動力的動機。

當然,如「為了孩子而努力賺錢」這種想法不光是為了人同時也是為了自己內在的感受。但當子女長大獨立後,這項動機就再也不成立;

即使是「為了公司發展」而替公司做牛做馬,但當你退休後這項動機也自動消失,你再也不會為了公司發展而行動。

如果靠著外在的動機活下去,當這項外在動機消失時,心裡會浮現「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拚死拚活拚到現在呢?」這種疑問,心靈會變得空洞。

也就是說,外在動機有其界限,又或者是會走上死胡同也不一定。

 

同時藉由外在的動機而活的人們,當他們卡住無法脫困時,他們較容易將責任推給他人。

「我明明是為了小孩而犧牲自己的人生」

「搞了半天,公司根本沒給我應得的報酬」

這聽起來就是百分之百感到受了背叛、充滿恨意的味道。

反過來說,既然是當你失去些什麼而感到憤恨,那麼這項動機本來並非出自於自己的內心,或許應該算是外來的動機。

另一方面,如果行動原理是出自於內在的動機,則沒有所謂屆齡退休這回事。高齡人士若想要得到更多成就與生存意義的話,內在的動機就比外在的動機來得重要。

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什麼事情是即使小孩自立了、而你退休了之後自己也會想要持續做下去的?有沒有什麼喜悅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純粹來自於自己心中的?

這是個很深奧的問題,當你不再能藉著每天的工作與養兒育女來分散自己注意力的時候,就得直接面對人生最大的命題了。

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拿張紙做個筆記吧!

不論是想轉換職場跑道還是退休,都可以趁著年節假期,沉澱自己心靈,好好想想關於自己對於人生「內在的動機」。

 

想擁有更好的退休生活,就看《 50+ 開始過愉快生活的心理學:78個老前生活態度,讓身心圓滿的人生智慧 》

getImage (1).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辛苦打拼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卻突然發現每天起床都沒有事情做,生活找不到重心
這種現象在如今逐漸邁入老年化社會的台灣,已經屢見不鮮
要知道,退休的準備工作可不只有退休金,而是應該把自己心理狀態也調整好了,才能順利邁入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

日本心理學者渋谷昌三出版的新書《50+ 開始過愉快生活的心理學》裡,引用了美國學者賴查德(S. Reichard)等人的研究作探討,此研究將五十五歲到八十四歲的退休男性分為以下五種性格:

第一種是 圓熟型:
對過去的自己不會後悔,能接受現實,並認為未來有光明、有希望。

第二種是 安樂椅型:
被動、消極,接受現實。認為自己既然退休了,就該理所當然安享天年。

第三種是 裝甲型:
對衰老有強烈不安,為了保護自己,想維持與年輕時同樣的活動型態。

第四種是 憤慨型:
無法接受自己的過去與老化,非難周圍的人,經常採取攻擊行動。

第五種是 自責型:
認為自己的人生非常失敗,責怪自己、後悔不已。

第一、第二種人接受現實、不會做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對周圍的人來說是很好相處的一種人。
第四、第五種人不能接受現狀,屬於難以適應的類型。這種人本身不好過,對周遭的人來講更是個麻煩。
第三種人會想辦法掙扎試圖維持年輕時的活動水準,也就是俗話中講的「不服老」,講好聽點是「年齡不詳」的人。當這種人還願意努力時就還好,又或者是處於「結晶性智能」可以發揮的狀況下也還不錯;但是當他們失去努力的動力之後就會很快地朝第四、第五種人靠攏。

不過話說回來,人就算老了也不會一下子就在性格上產生變化。當然,隨著年齡增長,對於性格也會有影響;但這不知道是否為高齡者特有的特徵,總之在過去所累積的人生經驗,會反映在老年期的性格上。如果原本只是個沒有魅力的中年人,那也不太可能會一下子就變成個很有魅力的老人家;為了成為受人喜愛的老人家,人生的一點一滴都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該隨著年齡與環境的變化,鍛鍊自己的心靈與肉體,來為幾年後的自己做好準備。

而你,又是哪種退休性格呢?

 

想擁有更好的退休生活,就看《 50+ 開始過愉快生活的心理學:78個老前生活態度,讓身心圓滿的人生智慧 》
getImage (1).jpg

 

文章標籤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