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ing 色 暈染 物象

番茄成熟時, 越變越紅, 這鮮豔的紅來自C40H56,就是吸收光的番茄紅素。樹蚺懷孕時,皮膚會吸熱變深,以孵育幼蛇, 這等變化,是由花紋複雜的綠斑塊感光而現。然而, 顏色不等於顏料, 想要表達「色」的漸變,不難想像,亦可透過其他物質的暈染來再現。此類的嘗試,已非純然仿色,而是一種抽象,一種薄如皮層的空間建構。物象,即是景物隨著四時更迭而變化的色貌。流觀量體、壁牆之色,在時間的推移中,靜默幻化,使人的情思,真能興發不同的感觸。

 

裸裎相見

裸牆為室,隱於大地,日久,牆染群怪。

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在1654 年有幅寫實油畫,畫裡一位撩起衣裳的女子,將小腿肚浸在淺淺溪水中,周圍暗部烘托著肢體觸探大地的栩栩喜悅,卻也隱隱映出觀畫者意識底層一絲渴望包覆的赤裸(nakedness)。

溫度 私密的空間經驗

人自誕生,掙離子宮之後,終其一生都在覓尋這份窈窈冥冥的包庇感。冷天時,荒途中,尤令你本能地思念及一口舒服浸泡的熱泉,若一襲全面繾綣的溫暖漫天覆地而來,那該多好。

這種舒闔,總給我氤氳的洪荒感,也總使我想到北投。

北投自古便是巫霧瀰漫,裊裊煙濛源於地底濃濁沸泉湧出後的硫穴,亦是清朝郁永河《裨海紀遊》所形容「落粉銷危石,硫磺漬篆斑」的惡地。其白磺池水極近體溫,人徜徉其中,內外溫度一相通, 便不察覺溫泉的存在。時間感變得很慢, 彷若靜止,朦朧中,赤裸裸地被水泉包圍著,被溫度包圍著,也被硫氣包圍著,渺如遠古神話記憶的溯源。

多年前,我在此設計了一間洗溫泉的weekend house。地處山麓,一探頭,便可瞧見沿溪裡的礫石紛染上一層斑駁鏽蝕的蒼黃古色。當我弄懂了那是硫磺與岩石經年累月所生的化學變化時,就想:如果牆壁可以跟硫磺起作用,慢慢的變色,會有多美?也讓過往室內材料避之不及的「硫化」,在彰顯地質特性的思考下,轉化成與混凝土反應的設計變因。混凝土是由水、水泥與骨料調和而成,若能加添溪石所含的鐵質,發揮骨料的潛力以形塑空間「皮層」,來顯影大地深藏的磺氣,室內不就成了一個新的「戶外」?

於是,我試了渲染的灌鑄,也是第一次無所掩飾地讓水泥的肌理裸現,展開(unfolding)地質凝縮的光陰,成為詮釋溫泉的「色相」

硫化 大地的古老基因

為了灌出色相中飽和的紋理,開工前,我幾乎沉浸在化工原料裡,反覆實驗多組試體後,才漸掌握了黑與黃褐氧化鐵流變的濃度。也唯有寬窄比例抵定,工班遂能開始異色混凝土的現場攪拌,再依高度分日、分層灌鑄。室內薄灌的水泥較難流動,從第一層黑水泥倒入模板時便須敲勻,避免坑洞,卻也不能久敲,勻成涇渭分明的水平線。因此,得趁黑水泥仍濕潤時即一杓一杓倒入第二層的黃褐水泥,確保彼此透滲,再慢慢往上灌。一面牆體灌完了,模板洗淨沾染之色,方能接續下一面。

化石 凝住的時光肌理

層疊之際,凝結的時間仍是最大關鍵。室內灌鑄本就慢乾,恰逢冬日淒淒低溫,更教水泥有餘裕相互暈染,歷時兩週,終使牆體脫模後呈現如潑墨的痕跡。這並非手繪摹形的表面山水,而是凝鑄造化的時光模型,記錄時間因子催化地景和室內的邂逅。為此,老練的師傅們被迫接受這破天荒的遊戲規則:空間裡如果有一條線是平的就算失敗,因為它違反了要能夠彼此暈染的過程設定,表示你犯規了。

從頭至尾,只用了一種灌鑄工法, 室內便一體成形。幾無家具的洞穴空間, 既厚重也迷離, 細看下, 有一種特別。這特別, 來自介於內外之間(in between)的變化狀態,不全受於控制, 亦非隨意之作,錯綜著戶外與室內相互滲透的結果,界線恍惚,一切皆是「隱約」(approximateness)而已。隱約中, 不也敞開室內與大地的裸裎相見,交融建築內外的魂縈夢牽?

沐浴的磺氣加速了牆面硫化的色澤, 緩緩浮現時光流轉的肌理,包蔽著沐浴的人,杳冥之中,似浸身太初的洪荒大地, 又回歸母體的無限溫暖。牆色漸變,感官別開,像一顆藏在草山暗夜裡的「黑燈籠」。

 

更多內容請鎖定<<舉重若輕>>

博客來親筆簽名版~

http://ppt.cc/kcil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連浩延 北投溫泉
    全站熱搜

    漂亮家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